如何补齐老年阅读短板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2
□江钱 彭捷 李净达
加强老年阅读工作,保障老年人的阅读权益,通过阅读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的图书市场对老年阅读潜力认识不足,政府对老年阅读推广投入欠缺,老年阅读组织成长迟缓,老年读者与其他读者的资源竞争效应逐渐显著,这些问题都亟须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
一、老年阅读面临的问题
适合老年读者的阅读产品总量和结构均显不足。中宣部出版物数据中心的CIP数据显示,以“老年”作为关键词仅有17009个搜索结果,而“儿童”和“青少年”作为关键词分别有500112个和134576个搜索结果。老年读物的种类、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日常阅读需求。老年读物在选题策划时也多集中于养生保健、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类别,很难适应老年读者的多样化、分众化阅读需求,同时也限制了阅读内容的创作。
老年阅读产品的适老化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纸质产品缺少适老设计,即使是大字版也往往是“一大了之”,并没有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开本、纸张颜色、字体字号、价格、装帧、重量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数字阅读产品也较少,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听书、看书的设备和APP较缺乏,在操作的便捷性、内容的实时更新等方面短板明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老年人普遍反映各类公共阅读空间有限且图书更迭缓慢,在老年人借阅和阅读方面方便性不够。
老年阅读在推广活动方面内生动力不足。阅读推广活动对引导老年人群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优质老年图书推广不足,老年读物难以真正触达老年读者群,在推荐内容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在数字出版物等方面仍有欠缺。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的读书活动较少,老年阅读组织运行缺少支持,大多无固定活动场所,影响了老年读者参与的积极性。老年阅读领读人队伍建设不足,既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机制,也缺乏相应的荣誉激励机制吸引人才进入。
另外,图书出版单位的老年读物生产不足,在退休生活指引、老年人再教育、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再就业、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选题上发力较小。
二、加强老年阅读工作的建议
加大对老年阅读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将老年阅读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和全民阅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在场地、资金、人才、出版政策等多方面综合施策,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同时,在出版基金、评奖推优等方面加大对老年出版物的支持力度;在书号、刊号等资源配置方面对老年出版物给予一定的支持。
加强出版领域的适老化改造。老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与其他人群有着显著差异,需要基于功能补偿角度在题材选择、版面设计、字体字号等多方面予以倾斜。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出版单位关注老年阅读市场,加大优质内容生产供给,加强文化产品适老化开发,尤其鼓励数字出版单位开发更多方便老年人操作使用的数字阅读产品和多媒体读物。
完善老年阅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建议将老年阅读工作纳入整体规划,建设更多的老年阅读空间。广泛利用现有的社区书屋、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乐龄之家、养老机构等满足老年人身边的读书需求;在各类公共阅读空间,增设老年人借阅通道,提供老年人阅读或有声阅读专区(专座)及辅助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多感官阅读服务。
积极开展老年阅读推广工作。鼓励地方多渠道支持老年阅读推广工作,通过组织群专结合的老年读书活动、开展“为老年人读书”志愿服务、加强优质图书的宣传推荐等。建设老年阅读领读人队伍,不断完善领读人培训机制和荣誉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实体书店开辟部分时段,错峰开设老年阅读活动,满足老年阅读的品质需求。
(作者单位为中国老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