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亭阅读,让“古董”焕发生机

作者:刘天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2

  □刘天放

  澎湃新闻消息,最近,在上海新华路的梧桐树下,几座红色电话亭悄然变身为微型书店。9月29日至10月3日,由新华书店、新华路街道和中国电信共同打造的公益“快闪书店”开放,让市民在一平方米的空间中展开与自我、他人、书籍的对话。

  图书和电话亭一样,都是通过语言来唤起人们的记忆与彼此的交流。如今,电话亭的功能已经被手机所替代,对于纸质书籍的阅读也往往被浏览图像化、数字化的信息所取代。因此,“新华路上的新华书店”试图让人们重拾阅读,在狭小但真实的空间中展开交流。这种大胆创意,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实际上,给电话亭赋予新使命不仅在上海,其他一些城市也已开始行动。比如在北京,为满足市民需求和提升道路公共空间环境景观需要,今年北京市结合现有公用电话亭分布情况,在天坛公园、友谊医院、北京南站、三里屯等10处不同场景点位开展公用电话亭“数字化、景观化、复合化”试点建设,试运行半年后,将根据试点效果择机推广。还有城市将电话亭变成了具有新的服务功能的“便民亭”。

  在通讯不够发达的年代,公用电话亭承载着人与人沟通的使命。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亭失去了往日的人潮涌动并渐渐被人们淡忘。不过,原来的公用电话亭如果加以改造,同样会给市民带来便利,既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又能节省一笔资金。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不少老物件都退出历史舞台。但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关掉的做法,也显得简单粗暴。经过改造升级的电话亭,能更好服务于民众。由此,走进电话亭阅读,让“古董”焕发生机,必将提升城市品位,为全民阅读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