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的时政类原创读物

作者:赵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2

  □赵强

  时政类图书要成为时代主旋律和风向标,不仅仅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等,还应聚焦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围绕其中涉及的重大理论、热点事件、重点题材,有针对性地讲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愿意听、喜欢听的话。

 

  作为主题出版重头戏的时政类图书,近年来以异军突起之势引领着时代风尚,也引领着主题出版的大方向,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党情、国情、军情的重要的知识加油站、精神补给地。特别是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更是让时政类图书的关注度超过以往。可以说,时政类图书的出版是出版业的先头兵和重头戏。

  笔者近日看到一则媒体报道,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在“出版视点”第八场研讨会上说,时政类原创出版有待破局。他认为,编辑策划人员要立意高远进行图书策划,上承中央精神、下连国计民生,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同时,创造性转化历史内容,激活其生命力,走差异化、地域化、个性化原创出版之路。

  刘华新对策划时政类图书的比喻可谓生动贴切,充分说明了时政类图书要想走入千家万户,编辑策划人员一定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以更符合读者阅读需求的编创出版形式,让时政类图书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更加可亲可读。

  近年来,随着主题出版物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时政类图书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可以说,过去的十年里,时政类图书一年比一年热。主要原因一是时政类图书深度契合广大读者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全方位了解和解读的渴望;二是当下的时政类图书越来越“理论通俗化、政策事例化”,具备了“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特点。

  如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的《习近平讲故事》(第二辑),就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既有强大的思想说服力,又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此书和前几年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第一辑),帮助读者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之道、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时政类好书。

  在普及国情方面,笔者还注意到一本真实、全面、及时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普及读物――新华出版社的《中国国情读本》。迄今为止,该书已连续出版了14年,每年一本,创下了时政类图书选题深度开掘的一个纪录。

  笔者以为,时政类图书要成为时代主旋律和风向标,不仅仅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等,还应聚焦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围绕其中涉及的重大理论、热点事件、重点题材,有针对性地讲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愿意听、喜欢听的话。

  今年中宣部明确的2022年主题出版六方面选题重点中,就提出“打造时代精品,着力开拓创新,提高原创能力,积极探索新载体新路数,在贴近读者、接地气上下功夫”。看来时政类图书要真正叫好又叫座,就要选题别开生面,视角新颖,立意高远,形式多样。

  为了增强时政类图书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要打破以往时政类图书单一出版形式的习惯,运用融媒体方式立体呈现,即在可读性的基础上,通过音频、视频等技术多方面立体开发。同时,通过各大读书会走进大众,利用名人名家效应提升图书影响力。

  打造更多优质的时政类原创图书,是时代赋予出版业的神圣使命,也是广大读者殷切的期盼,更是建设出版强国、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