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我家门前――殷殷嘱托,民心答卷”主题报道

家门口故事看民生发展成绩

作者:隋明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23

  □本报记者 隋明照

  用个体故事呈现发展成绩的新闻报道,往往可读性强、容易吸引读者,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媒体青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7月5日推出的“我家门前――殷殷嘱托,民心答卷”主题报道大胆采用了以个体故事记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10年间的成都故事,管中窥豹,既有故事,又有高度。

  人物选择见策划

  从“我家门前――殷殷嘱托,民心答卷”主题报道的开栏语可以看到,这一栏目的分量很重,承担着“牢记总书记嘱托,书写成都新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任务。面对这样宏大且重要的主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选择了“我家门前”一条路、一座桥、地铁站、一个公园的变化这样的小切口,记录践行总书记嘱托10年间的成都故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成都的生动实践。

  7月5日开始推出“我家门前――殷殷嘱托,民心答卷”主题报道,每周二在《成都商报》2版呈现。对于这一原创策划,《成都商报》几乎每一期都在头版进行醒目的预告,还对“我家门前”几个字进行精心设计,字体和颜色都十分亮眼,在头版上非常活泼醒目。

  从已经刊发的稿件来看,虽然文章选择的切口小,都是以一个主人公的故事展开叙述,但这些主人公的故事丰富且具有代表性。比如7月26日刊发的《以前,这里的铁路通往化工厂 现在,这里的列车开向全世界》一文,主人公徐丹丹小时候住在四川化工厂附近。如今,徐丹丹已成为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法国馆负责人,中欧班列每天从离家3公里外的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带给她创业的无限机遇。徐丹丹见证了家门口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进程,这一人物足可以呈现城市的繁华和变迁,还体现出中国的大门越来越开放。

  《天府粮仓 希望的田野》一文所在的版面,一张青春靓丽的年轻女性照片格外亮眼,她是2015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崇州投身农业的王伶俐,现在是成都市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名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在王伶俐身上,除了展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还展现了多重美好品质,十分有代表性。

  除此之外,带领孩子们在龙泉山观察猛禽的自然教育从业者蒋志友、见证家门口的水洼变成公园的天府新区规划厅讲解员王文莹等人物,既符合“我家门前”变化见证者的角色,其从事的事业也和建设公园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相吻合,十分有代表性。

  文章细节见功力

  “我家门前――殷殷嘱托,民心答卷”主题报道中的稿件突出今昔对比,着眼民生领域,从细节中呈现生活逐渐向好的变化。稿件肩题都很生动形象,如《门前那条河越来越清澈》一文的肩题“从‘淘米洗菜’到‘重回青绿’”、讲述曹家巷社区经过棚户区改造后蜕变成网红打卡地的《一个网红社区的进阶史》一文的肩题“从‘老大难’到打卡地”,多篇稿件肩题中的今昔对比生动具体,虽然寥寥数字,但让读者看到便很有画面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讲生活变化故事,稍不小心就容易写成流水账,“我家门前――殷殷嘱托,民心答卷”主题报道用充满画面感和记忆点的细节,避免了这样的情况。《龙泉山的活力远超你的想象》一文以偶然观测到猛禽普通的情景展开文章叙事,带给读者新奇的体验;讲述天府新区建设发展的文章中,描述从前交通不便的情形,文中一句“上成都”的说法让人印象深刻,从之前辗转几种交通工具,到如今在家门口坐上地铁直达,城市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直观地体现了出来。

  总的来说,“我家门前――殷殷嘱托,民心答卷”主题报道从主人公选择上便能看出策划者的用心,细节呈现上有故事、有亮点,是一组精巧好读的今昔对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