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编辑核心素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1
核心阅读:编辑与选题如同工匠与璞玉的关系。加工书稿如同工匠磨玉一样,同样一块顽石,工匠用心不用心、精心不精心、细心不细心,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就会迥然不同。书稿与编辑还如同裁缝做衣,同样的布料,优秀的裁缝做出来的衣服就合体、时尚、漂亮,如果不用心,做出来的衣服就会有碍观瞻。编辑做书亦然,甚至比其他行业要付出更辛勤的劳动。
传统意义上,大家对编辑的认知首先是编辑应有极好的判别力,拥有较高的对作者作品进行判断是否达到出版水平,是否具有出版价值的能力。其次是在对书稿基本判断的基础上,要进行加工处理书稿,修改订正错别字,进行结构调整,润色书稿等,最终使书稿达到出版水平,让作者笔下的故事、丰富的情感、博大的思想、高端的学术以书为载体得以呈现。
时移世易,而今编辑的职能、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当下编辑的核心素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应具有较强的策划选题素质
出版社欲赢得良性发展就必须有优质的选题资源及大量的选题储备。而选题的得来很大程度上需仰仗编辑的用心。所以作为一名编辑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应具备较强的策划选题的能力。
做选题策划不能盲目为之,而是要考虑选题实现的可能性、选题的专业性和选题前瞻的市场性。
首先,策划的选题要与出版社多年形成的出版领域、方向、特色相吻合,在一个以做社科为主的出版社,若想策划文艺类选题就很困难,一是作者资源的缺乏,二是销售渠道的限制,这两个端口的难以突破就会让选题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出版后气息奄奄,毫无市场影响力。
其次,专业的编辑做专业的选题。尽管编辑号称杂家,但在策划选题时还是要紧密结合自己专业为上,专业越细越专越好,对某一个学科分得越细,越能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越能发现顶尖级的作者,越能策划弥补市场空白的选题。
此外,选题策划时也要考虑市场的前瞻性。编辑做选题前对其所产生的市场效应有所预估,要把选题出版后的市场作前置性判断。要做到这一点要深入研究现时市场的动态,哪类书受什么样的读者欢迎,还要为读者画像,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所需。其次要把选题定位准确,要做畅销书也要做长销书,根据不同读者需要做好市场前瞻性。
在做书时应具备工匠般的素养
有了好的选题,想做出一本高质量的图书,认真打磨书稿的细节,严格编校流程,仔细辨别句读是成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编辑拥有工匠般的情怀与素养。编辑与选题如同工匠与璞玉的关系。加工书稿如同工匠磨玉一样,同样一块顽石,工匠用心不用心、精心不精心、细心不细心,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就会迥然不同。书稿与编辑还如同裁缝做衣,同样的布料,优秀的裁缝做出来的衣服就合体、时尚、漂亮,如果不用心,做出来的衣服就会有碍观瞻。编辑做书亦然,甚至比其他行业要付出更辛勤的劳动。
书作为精神产品,一旦出错,其杀伤力不亚于一场灾难。民间流传的关于标点的那些古老段子并不是黑色幽默,一个不起眼的逗号、顿号确实能改变一句话的意思。书中的一个字甚至一句话出现了错误就会酿成大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领导、前辈三番五次要求我们对待编辑工作要格外小心,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心态的原因。在这方面耸人听闻,触目惊心的教训很多。一字之差让人啼笑皆非,甚至会酿成政治错误。
书的出版是神圣、严谨的事情,国家对出版流程的管控科学严谨,三审三校一审读,如果一本书碰到每个流程都大而化之,那么这本书的命运可想而知。希望每位编辑都能敬惜书中的每一个字,多点工匠精神。
应有良好的沟通素质
一位优秀的编辑应拥有较强的内外沟通能力,这是保证一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的核心素养。社内的沟通一要有说服领导上选题的能力。辛辛苦苦策划、调研的选题,如果社领导不认可,选题就通不过,这时要鼓足勇气拿出充分的证据与领导沟通,而不是一切唯领导是从。二要有与社内发行、校对、出版等部门的沟通能力,首先要尊重这些部门的同志,不能居高临下、指手画脚。要向发行部门的同志了解市场动态,自己的选题从立项到营销都要有发行部门同志的参与,尤其是现在出版到了流程再造时代,市场终端、读者趋向是选题的风向标,而发行人员是市场的“气象员”,要与发行人员多沟通,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坐下来多听听发行人员的建议,共同找出最佳的营销渠道。
要向校对部门了解书的进度,合理安排出书时间。编辑若是书稿的第一读者的话,校对应该是次阅读者,所以也应多了解校对对书稿的认知,为书的上市宣传做好充分营销备书。
要与印制部门的同志多沟通,及时了解印制材料的动态,包括价格、规格等,为把书做得更有艺术价值,做出它应有的颜值,需要了解一些工艺技术,要懂得压凸压凹、烫金烫银等一些基本技艺,否则很难成为优秀编辑。
社外主要是与作者的沟通。从组稿到成书,编辑要与作者良好的沟通,这是决定一本书成功的关键环节。从书名的敲定、内容细节的改动、甚至书稿的结构,都需要编辑亲力亲为,有的书在作者未动笔前编辑就可参与进来,与作者一起谋划书稿的未来,在相互切磋中与作者达成共识。
应具有新媒体需求的素质
每一个时代对编辑的要求不一样,所赋予编辑的职能也有别,20世纪80年代以前,编辑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书稿的出版流程,后来发展到利用计算机,包括搜集信息、与作者来往对话、核对引文等。而当下进入5G时代,人人手中至少都持有一部手机,是一个真正的读屏时代,很多人除了工作,业余的时间大都游走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上,得到一些过眼就忘的碎片化的信息,但他们其乐无穷。编辑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出版业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对编辑而言既是一个大好时机,也是一个痛苦的时期。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编辑的组稿、信息的处理等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编辑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原来只要求编辑做好案头工作就行了,现在首先要熟悉新的流程设置;其次要懂营销,要懂书的卖点在哪里,为图书制定相应的宣传文案;再次还要一改以前编辑的斯文内敛形象,要尝试在各种视频公众号上得体大方地出镜等。
除此而外,编辑核心素养还应包括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等。总之,现代化条件下的编辑最好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拥有以上核心素质的编辑才能适应当下对出版的要求,才能应付各种新技术给出版带来的冲击,才能在新一轮出版业的变革中不被淘汰出局。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