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外名著的最佳方式

作者:管然荣 汪龙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24

  □管然荣 汪龙麟

  “不学诗,无以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一直倡导博览群书,尤其是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名著阅读之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早已成为世界性的文明共识。

  阅读经典,能以文化人。经典作品之所以是“经典”,在于经典作品有重要的化育功能,在于经典作品有内在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并且历久弥新。阅读经典,能在传递知识、感发心志、化育气质、传承文化和倡导文明等方面对孩子们起到重要作用。经典作品都是充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阅读经典作品,能给孩子们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力量和艺术美感,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阅读的品位和高度,引导孩子们亲近真、善、美,反对假、丑、恶,有助于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奠定精神的底子;有助于锤炼孩子们的品格,塑造健全人格。

  降低经典阅读门槛

  很多家长都迫切想了解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些许借鉴。

  结合相应影视片段。影视作品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与影视作品相结合,可以使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更充分地呈现出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写给孩子的名著导读课》(华文出版社)为例,丛书中的名著大多在网络媒体上均有相应的影视资料。孩子在阅读本套导读书目时,可以配套观看相应的影片,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特征。

  制作多彩手抄报。将阅读成果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挑选重点内容,组织语言进行编写,精心设计版面,可以更好地提升孩子的艺术设计、审美素养、语言表达、信息处理与运用等多种能力。

  利用休息时间“听”名著。很多孩子读不下去名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书面文字过多,如果尝试把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孩子们接受信息的程度。例如,可以利用三餐、乘车、午休时间来听,就像小时候听故事一样,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学习知识。《写给孩子的名著导读课》的配套视频可以帮助孩子们在闲暇时间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体验,锻炼阅读思维。

  亲子共读共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是知识积累、阅读能力还是生活经验,孩子和父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孩子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共同阅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排除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与孩子共同讲述某一片段或某一情节发生的事情,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孩子更准确地熟识作品内容。

  有效把握作品精髓

  阅读名著时,如何有效地抓住全书精髓?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整体概览。抓手是先读作品的序言、目录和后记等。读序言、后记的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缘起、创作经过和价值导向等,而读目录则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安排。

  其次,提要钩玄。这是指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根据目录提示和章节内容,有目的地圈点、标画、提取或摘录作品的重要语段、语句,简要地提炼主要内容,以掌握作品或章节的内容结构的方法。孩子们阅读名著时提要钩玄,本质上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

  再次,“三读”结合,即通读、跳读与重读结合。有效抓住名著全书精髓的最重要前提是通读或略读完一遍全书。孩子们在阅读名著时,难免会遇到不易理解或有问题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烧脑”、最有思想深度的地方,虽如此,但此时不要停下来查询或作过多纠缠,而是做好标记,直接跳过去,继续阅读,待全书能读懂的地方读完之后,再回到前面放过去的内容,对其进行重读。这时,孩子们对先前不太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就会理解得多一些,对作品的精髓自然也就把握得较多。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之前,孩子至少应将作品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试想,都未能通读完一遍全书,怎么可能有效把握作品全貌或精髓呢?

  引领深度阅读名著

  《写给孩子的名著导读课》第一辑共9种,包含《〈呐喊〉名师导读》《〈平凡的世界〉名师导读》《〈四世同堂〉名师导读》《〈红岩〉名师导读》《〈边城〉名师导读》《〈老人与海〉名师导读》《〈雷雨〉名师导读》《〈巴黎圣母院〉名师导读》《〈欧也妮・葛朗台〉名师导读》。

  这些名著都是中外传世名家经典,文字内涵丰富、思想认识深刻、时代特征鲜明、教育意义深远。因原著文字量较大,很多孩子在阅读前就会对名著产生些许畏惧心理。该系列图书在撰写过程中,将每一本书分为了不同的专题,先是整本书导读,继而是主要人物的导读;每个人物导读下设多个有趣的小专题,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结构设计和语言意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展开,带孩子们全方位、多角度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名著的文学艺术魅力与价值。

  不同于其他名著导读书目,这套书聚焦于名著阅读方法的讲授。孩子在阅读名著前,先读配套的“导读”,从整体上对名著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全面了解,由此激发孩子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消除阅读恐惧,引领孩子进一步深入阅读、探究名著内容。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伴读配套的“导读”,会让孩子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收获自然也更多。

  《写给孩子的名著导读课》照顾到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制作成了精致小巧的“口袋本”,便于随身携带,在日常乘车、休息时方便随时拿出,细细品味。内容精练,篇幅简短,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就足够了。

  (管然荣系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汪龙麟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