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节日成为文化传承的课堂

作者:曹曦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曹曦予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过年,当我听到这首欢快的儿歌时,过年那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生存之根。

  一本好的讲述传统文化的儿童图书,是传承最好的载体。《我们的骄傲: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石油工业出版社)作者以其对中国传统节日深刻的理解和浓厚的民族情怀,用优美、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来。我们感同身受,我们都生活在这美丽的国家之中,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灵魂。

  这本书是精装塑封的大开本图书。封面是传统节日的不同图画,书很厚,比现在市场上其他同类书厚很多,打开书,先看到的是作者为本书写的前言,体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深刻理解。画面整洁,整体版式设计大方。本书中共有10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开篇用一个跨页全景图来展现这个节日的全貌。本书插画师的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很高,她运用中国水彩式的画法手绘全书,用300多幅大大小小的图,将每个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就连页码的衬图也画得细致入微。开篇全景图后依次是传统节日小百科、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传统节日的风俗、传统节日的诗词和诗词理解,有的传统节日里还有猜灯谜、歇后语等。

  虽然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的孩子读书的品位不尽相同,但是读这本传统文化类图书无疑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每个家庭都会为孩子准备几本此类图书。读这本书,让孩子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高光时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意义、脉络,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在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中,传说故事讲的是“介子推绵山焚身”,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将这天定为寒食节。在历代的演变发展中,风俗也在慢慢地发展变化,书中写到清明时期隋唐的风俗,用的是展子虔的《游春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贵族士人清明时节郊野踏青游乐的场景。清朝的清明节风俗是放风筝,寓意放走晦气,让不愉快都随风而去。“清明”中提到的两首诗分别是杜牧的《清明》和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本书作者对诗进行了解析。翻开本书,中国传统文化之书香飘然而至。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上,不断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本书中有除夕、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这10个传统节日各具特色,是一幅幅传统文化的画卷。本书串联古今,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视听结合,内容翔实,穿插传统文化小常识讲解,让孩子大饱耳福、大开眼界;结合文化典籍、民间趣闻,细讲节日习俗,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