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和丰厚遗产

作者:南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南钢

  去年8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一种“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和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家园,是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也是厚植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华民族精神既蕴藏在古建器物和典章制度中,也隐藏在秀美山川和城镇乡村里,既体现在多元一体和民族融合中,也融汇在民族抗争和文明建构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个方面。而《可爱的中国地理科学绘本:大运河,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长卷形式,生动、形象、立体地向广大少年儿童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丰厚遗产,成为厚植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鲜活样本和生动画卷。

  长卷通过对运河这一伟大水利工程的介绍与描摹,展示了中华民族勇于挑战现实的伟大创造精神。面对历代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发的洪涝灾害,中华民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热情和实践智慧。对此,长卷从一开始就把人们带入开凿运河的历史场景中,围绕开凿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回答。如通过“有谁见过水往高处流呢”等问题,启发人们想到水闸。通过这种方式,中华民族把建筑智慧与治水哲学统一起来,铸就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和辉煌,贡献出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

  长卷通过对运河沿岸人们日常生活的刻画与写实,展示了中华民族勇于克服困难的伟大奋斗精神。无论是开凿疏浚,还是造船修船,抑或船工纤夫,都体现出顽强不屈、不惧艰险的奋斗精神。你看,“只有把身体压得很低,才有力气拉动那些沉重的货船”,俨然一幅劳动人民的活态生活图景。正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不甘屈服的鲜活生命,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奋斗者群像,谱写出一曲壮丽的民族奋斗之歌。立足新时代,应让广大少年儿童树立“奋斗者是幸福的”的信念,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早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长卷通过对运河特定人群的礼赞和社会生态的书写,弘扬了中华民族齐心协力的伟大团结精神。历代运河的开凿离不开大量人力,如果没有广大工人的团结拼搏,是不可能成就这一伟大工程的。长卷不仅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不同工种团结协作的造船场景,而且描述了一幅和谐团结的社会生活画面,如苏州吴门桥附近的祥和景象。可见,运河正是以其南北交融、东西会通、中外交流的文化品格,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格和团结精神,也成为向少年儿童传递团结精神的重要途径。

  长卷通过对运河精神谱系和文化密码的解读,讴歌了中华民族善于畅想未来的伟大梦想精神。运河的精神谱系是指运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链条,其文化密码是指深藏在流动的文化背后的价值依托,二者是一个不断用梦想点燃希望、用变革滋养传统的过程。面向未来,要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就必须破译隐藏在大运河深处的活性基因和文化密码,这就需要广大少年儿童了解运河历史、体验运河文明、感悟运河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运河文化的守护者、阐释者和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