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澳门孩子爱国之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6-01
□马光复
《中国的孩子》(新蕾出版社)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创作,是一部具有很强时代性和历史性、开拓性的儿童报告文学新书。全书记事翔实,人物生动,叙事流畅,有故事、有情节,栩栩如生,感人肺腑。
在我国的儿童文学领域中,有很多令人瞩目的不同寻常的报告文学作品。有书写孩子理想和中国梦的,有报告中小学生课业沉重负担的,有关于孩子们营养状况的,也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孩子幸福成长的,但是描写澳门孩子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涉及“一国两制”重大题材的作品,《中国的孩子》却是为数不多的一部。因此,本书的出版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它在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其开拓性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澳门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经历。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过去特殊的历史情况下,澳门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是澳门人民包括澳门青少年的心一直向着祖国,这种爱国之情在儿童文学当中通过报告文学加以充分展示,非常有必要,也应该有所反映,这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孩子》的主题和主线非常清晰,它的出版是对这一题材进行深度挖掘的成果,填补了我国儿童报告文学领域的空白,丰富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内容,扩大了儿童文学领域的边界。
与虚构文学作品相比较,非虚构文学、纪实性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事例。在读者阅读的时候,不用为作品的真实而担忧,其说服力就大大地提升了,如书中写到习近平主席回信的故事、国旗的故事、教科书的故事、驻澳部队抗击台风的故事、熊猫的故事等,都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图书的感染力的提升。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佩服两位作者对《中国的孩子》这部书的创作。他们选择用纪实文学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塑造了一群可歌可泣、可爱可敬、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龙紫岚、容韵琳以及杜岚奶奶等,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传承和延续了澳门光辉的爱国主义传统,体现了澳门的孩子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对于祖国的关怀和温暖,书中并没有过多的说教,有的只是纪实性文学因真实性而产生的情感震撼,从而使作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中国的孩子》讲述的是百年来尤其是澳门回归后孩子们的思想认知以及他们的爱国热情,一连串故事看似没有太多直接联系,但内涵上是互相关联的。全书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的红线,故事时间跨度很长,空间涉及内地和澳门,人物有孩子、有成人,但是给读者的印象是一气呵成的,非常完整,非常圆满。一部内容宽泛的报告文学作品能够做到这样浑然一体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的孩子》全书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充满了正能量,爱国之情丝丝入扣,浓浓地浸透在整本书中,像一首打动人心的诗,也像一曲拨动人心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