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国家至上》:
中国航天的动力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李炳银
有关中国航天领域活动的纪实作品,我这些年来读过不少,自以为对这个领域的人物有很多了解。可令我意外的是,读了赵韦的这部长篇纪实作品《国家至上》(陕西人民出版社)之后,才发现,中国航天领域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方面、很多重要的人物精神及行动我并不是很了解。这次阅读,是又一次很大的感动与收获。
赵韦的这部作品,追踪寻访并动情描绘中国研究火箭固体燃料、固体燃料发动机并制造成功,最终用强大动力将卫星和导弹推送到更高、更远空间的人们的生活经历与事迹,内容神秘,目标坚定,经历曲折,成就巨大,大长国威,令人敬佩,是对中国航天领域事业、人物活动范围的文学新开发,是对航天人精神情感在又一个载体上真实形象的再次展示和热情礼赞。
作品通过对以杨南生、邢球痕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开发经历、领导部署、难题攻关、伟大成功等事迹的记录,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固体动力火箭筚路蓝缕、艰难开拓、人才成长、成就显赫等方面的发展进程,人物故事生动,令人感慨和振奋。
赵韦的作品,内容本身带有很强的揭秘性,对读者有极强的吸引力与诱惑力。他并不刻意着力于传奇渲染,而是在质朴平实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中,表现崇高无私和坚毅勇敢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具有发人兴叹的力量。作品很善于在对比描绘中凸显价值,使真正的力点集中生力,使人受到触动。比如,这些从事固体燃料动力开发研制的人,本是一些高精尖科研人物,是国宝,理应得到特殊的照顾,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可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人却多是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难且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工作。像徐立平、徐凡平弟兄,由普通工人努力成为“大国工匠”,也都令人钦佩和尊敬。这样尊重生活事实并真实表现,采用在交叉比较中凸显视点的方法,有力地开掘和彰显了书写对象的精神高度和性格特性。
赵韦十分尊重文学记述的特殊性,作品始终在围绕人的经历、行动故事展开。在这样的展开中,将中国火箭发动机燃料从液体逐步靠自主研发过渡到固体的跃进发展、固液动力齐头并进的情形给予呈现。结果,人物的伟大创造精神、奉献行动、国家情怀和国家独立自主推动科学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都得到了文学再现。作品生动地再现了一大批不计私利、终身甚至几代奉献国家航天科学事业的英雄楷模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