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阅读,让教育更精彩
――真爱书友会助力教师成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25
□本报记者 范燕莹
真爱书友会年度讲坛“共读2021――教育的‘-’和‘+’”近日在京举办。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友共同回味2021年的阅读芬芳,开启新一年的阅读征程。
会上发布了2022年阅读书单,包括面向全体书友的共读营、面向区域的定制化阅读课程,以及值得期待的“大咖讲书”活动。在真爱书友会搭建的这个共读平台上,让一群志趣相投、热爱教育的书友结伴而行,相互激励,收获成长。
打卡21天,将书读懂读透
“真读书,爱生活。”真爱书友会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公益阅读项目,于2020年世界读书日正式启动。据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介绍,在真爱书友会成立之前,出版社就一直在从事教师专业阅读、教师培训方面的工作,正是有着这样的基础,又有了合适的契机,双方决定合作共同推动教师阅读这份美好的事业。“我们第一次招募书友,就有4000多人参与,报名非常踊跃。”教育科学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中心主任、真爱书友会发起人之一刘灿说。
真爱书友会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助力教师通过阅读实现更好的个人成长。受2020年疫情影响,书友会一开始以线上交流分享为主,虽然报名人数众多,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活跃度不够、互动不够强。对此,项目团队进行深度调研,改进读书会的模式,这就有了后来的21天共读营。
21天共读营以周为单位,精心设计了21天的阅读任务。其中,每周五晚上开展“一周聚焦”直播活动,编辑们带着书友一起回顾一周的阅读,探讨阅读收获,邀请该书作者等重量级专家交流焦点话题。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之后,还会带着书友做本周阅读整理,输出高质量读书笔记,并择优推荐发表。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书友们共读了包括《教育未来简史》《全世界都想上的课》等11本好书。乍一看,一年下来,11本书虽然不算多,但是按照21天共读营的模式,能够通过科学阅读的方式帮老师们把读书和深度思考的习惯建立起来,用刘灿的话说,“共读重在将一本好书读懂读透,与每一位书友自己的教育生活建立联系”。
在共读营中相遇、相知、相随
“2021年由于疫情原因,老师外出参加学习的机会少了,参加书友会共读活动成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河南省新密市市直第三小学校长刘海洲介绍说,2021年,他和全校140多名老师参加了真爱书友会共读营活动,大家一起共读了11本书,有4篇优秀的读书笔记被推荐发表在《教育文摘周报》。
在刘海洲看来,21天共读一本书,不仅仅是和经典,和名家、名师在对话,更是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于永正、桥本武、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这些名师、名家通过阅读在老师们的头脑中鲜活起来,已经成为引领教师成长的心灵导师。
“参加每周五近3个小时的共读营,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来自山西省运城市明远小学的教师应丽娟用“相识、相知、相随”这三个关键词讲述她与真爱书友会的故事。
2020年世界读书日前,当时真爱书友会的年度书单一公布,她就网购了全年的阅读书籍,但由于不清楚规则,一直没有参与共读营活动,只是自己阅读。直到2020年12月参加真爱书友会年度讲坛,看到优秀书友的分享,得知2021年的共读预告后,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应丽娟介绍,2021年,11本共读书目,44场共读营活动,她全程参与。“我由刚开始的不敢发言,到积极与领读老师互动,再到后来的期期优秀书友,不断成长着。”应丽娟说。
“阅读最重要的在于坚持。”对于很多区域、很多学校所进行的探索,郑豪杰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这些探索对于教师和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坚持阅读、推广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学校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令人敬佩。
发掘“种子教师”,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希望通过《教育的情调》《全世界都想上的课》等书籍,更好地帮助老师理解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希望通过《给教师的建议》《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等,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和身份――教师……谈到选书标准,刘灿介绍,“我们本着理解学生、理解教师、理解学校与理解教育这几个维度精选共读书单,这也是真爱书友会书单的用心所在。”
2020年4月23日,真爱书友会首次线上直播获得了超过1.6万人次的参与;2021年,覆盖全国482个区县的书友们提交了6795篇打卡长文,总字数超过560万,其中42篇被推荐至国家级报刊发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书友来自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特别是来自西部及其他偏远地区的教师,参与人数众多。
独行快,众行远。真爱书友会把热爱读书的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相约共读,相伴同行,书友们从中收获了成长,对于出版社编辑们亦是如此。
自真爱书友会启动之日起,教科社教师教育编辑部编辑殷欢就一直参与各种类型教师阅读课程的研发与设计工作。现为真爱书友会课程研发团队负责人的她感慨道:“它不仅是一项工作内容,更是成长的契机,是对职业内涵的重新认识。”
在殷欢看来,讲好教育故事,于编辑而言,第一主业是出版好书,用好的教育内容连接更多的读者,让图书因阅读真正发挥价值;同时,也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发现更多的教育故事,锻造自己,成为更好的专业服务者。“无论是陪伴还是引领教师阅读,我们始终要搭好台,让教师成为阅读活动的主角,从内心生发对阅读的热爱、对教育的迷恋,并发掘其中的‘种子教师’,推动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殷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