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 浸润心灵

作者:孙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25

  □孙悦

  春天,从石缝里挤出来的草芽是谁的光辉?蒲公英的还是车前草的?金盏花的还是苍耳的?石头给下面的草让一条出路,草为石头生出光辉。

  ――摘自《山林史诗》

 

  薛涛的自然文学绘本《山林史诗》(青岛出版社)是一部以文学手法表现的哲学作品,当然,它优美、生动,充满文学的灵气,具有艺术的格调,情感丰沛而鲜活。

  薛涛对世界和生命保持了一贯的好奇天性,他和他的小兽在天地间游走,他们在看,在感受,在体会,在思考,在追问,他们的目的是试图解答那些蕴藏在森林湖泊的每个角落里的疑问与真相,他们渴求答案,又不惧没有答案可循。

  因为,一切本来就没有所谓答案,只有存在。

  《山林史诗》以散文特有的轻盈不拘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东北的林海雪原,以及在这片始终带有原始气息的世界里万物的成长,无数生命经历繁荣、枯萎、轮回,这条轨迹亘古不变,浩荡而悲壮。

  学者傅佩荣在《哲学与人生》一书中写道:“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寻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称为‘爱智’”,也就是“爱好智慧”。《山林史诗》中明显地充盈着这样一种“爱智”,飘荡着一曲哲学的回响――生命一体,万物共生。生与死、荣与枯,是万物共有的命运。

  《山林史诗》由15节组成,每一节都在试图解答一些困惑,抒发一份柔肠。《万事万物》一节思考了爱的发生与盛况,“爱一事一物,便能爱万事万物”是无懈可击的真理。《叶脉》一节描写了世界一体、万物同类、所有的生命都“通用”的法则,生命互相映衬、彼此佐证,这样的存在让人动容。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自在”“自由”,《自在生活》一节冷静而温和地提示了这一点。《远足》一节思考和描写了各种生命的关系,成全是所有生命给予这个世界的最大的善意,小松鼠无意成了森林的种植者,它的天性似乎是为己,结果却是利他,这是造物的设置,还是所有的天性,如果不加扭曲,终将通往善意。

  《纪念物》一节进一步给予启示,“时光大部分溜走了,有一部分储存下来。它像一条河,不是所有的河水都流向远方,总有一些被沿岸的树木吸收。去年的果实、今年的新枝都是时光的纪念物。”所以抵制失去和消亡的法宝就是记忆。

  《万物生辉》一节更像一首赞歌,歌唱着各种生命相互照亮的温暖场景。万物生长,共赴永恒。世界早已开始,不知何时结束。所有的生命,只管绽放,别问归宿。归宿即开始,终结即新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生命和世界的本质。

  《朽败》一节里写道:“树木年复一年,老枝绽放新叶。朽木也不甘放弃,在褶皱的地方生出木耳,闪着炭精的光芒。扒开枯皮,数不清的蚂蚁忙得热火朝天。”“在林子里走下去,万事万物便没有朽败的迹象。小兽如影相随,每天都是新的,万事万物也都更新。”

  薛涛看见了这些,他思考了,写下来了,这就是这部《山林史诗》。同时,行走在自然中的艺术家桃子,将薛涛笔下的山林、小兽和我用线条和颜料生动有力地再现了出来。我相信,这是一本大人和孩子常读常新的文学绘本,亲子一起走进自然,疗愈内心,找到浮躁与压力冲击下“静下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