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分别”如生命转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25
□顾思嘉
《光芒》(山东教育出版社)是一部以大象寻找象冢为主线的童话。在茫茫草原,天地之间,陆地上体形最大的动物走向最终归宿。《光芒》借大象的故事,雕刻了死亡的另一个侧面,充满爱和希望,如生命的转角。
书中的主角是一只名叫蒙尼的大象,他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召唤,在伙伴白鸟苏拉的陪伴下坚定前行。在寻找神秘的象冢之地的旅程中,蒙尼帮助了大小动物、远近朋友,整个草原的广度与他生命的长度交织在一起。狭义的人和自然,在热闹如繁花的红蚂蚁的引领下,走向和谐共处,而衔接这一切的蒙尼也走向了永恒的安静。在蒙尼的帮助下,在草原无数生灵的齐心协力下,人与人和解,人与自然和解。
蒙尼充满哲学意蕴的孤独身影,与热闹的草原群像重叠。蒙尼的一生浓缩在了最后一趟旅程里,从不向他人提及自己的终点,却只是忙碌地施以帮助和关爱。他做的每一个道别都让留下的人更加安全、幸福,正如萧萍在《序》中写道:“爱是一块磁铁,整个世界吊挂在它身上。”草原不独独哀伤于蒙尼的离去,因为蒙尼的美好都在草原的光芒之中。“光芒”这一主题在浪漫和温暖中彰显,蒙尼的离开是从个体落寞到群体繁荣的一个转角。
作者是带着真切的人文关怀在给孩子讲“死亡”这件事情的。孩子大多是不懂分别的意义的,尤其是这样“永恒的分别”,即使你告诉他这件事不是轻飘飘的,他们也无法从语言中明白“永恒的分别”是什么意思。但是对来处和去处的好奇与追问,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哲思,也是儿童文学的母题之一。《光芒》阐释这个母题的角度是独特的,它将生死放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放在一场自然界真实存在的有仪式感的追寻中与浩瀚的宇宙运行规则中,生命渺小,但爱让生命甩脱了隔膜小气、渺小如烟的帽子,生生不息。
诗性的语言则刚好托起死亡的悲壮与爱的狂欢,给生命的仪式感就是给生命的尊重。在蒙尼最后的一段旅程中,多种有意味的幻想、红蚂蚁的群舞和歌唱、蒙尼和苏拉的道别,就像在戏剧的最后一幕,念了一首很长很长,长到将悲伤消磨,反而生出希望和爱的诗。舞台谢幕,诗歌听到最后,是自己的声音。
狮子利兹走投无路,来到蒙尼的领地时,他感谢蒙尼收留了他。蒙尼说,不是我收留了你,是这片草原收留了你。大自然就是这样,无限包容,包容喜怒哀乐、美丑善恶,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即使所有人的心事吐给它听,它也能轻而易举地内化为生生不息的光芒。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这是大自然的智慧和赋予物种的爱的本能。《光芒》将对“分别”的启蒙托付给了一个草原之上的童话,它就像一粒深埋的种子,终将在天黑的时候带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