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出版社图书选题如何更接地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02
□吴重生
核心阅读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和出版单位的联系日趋紧密,一些中央出版社虽然掌握了行业和系统的资源,但是缺乏伸向基层的触角。要使选题更接地气,编辑要把目光投向基层。而借助地方媒体力量,可以有效帮助出版社图书编辑“下沉”到基层。
如何让出版社的图书选题更接地气,其实是个老话题。这个话题之所以在业内和学术界屡被提起,常议常新,是因为接地气对图书出版工作来说,实在太重要了。编辑唯有接地气才能识人间烟火,知读者需求;图书选题唯有接地气,才能扣时代脉搏,得市场认可。
地气的本义是指土地山川所赋的灵气。接地气,意思是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反映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和愿望,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图书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应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量体裁衣”。植树要根植沃土,才能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出版社策划图书选题,只有加强与一线作者和读者互动,勤走基层,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变编辑与读者“背靠背”为“面对面”,策划出受读者欢迎的好书。
把选题会开到学校和工厂,让采编读三方“零距离”
“大美中国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风活动由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发起,和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主办。2021年以来,“大美中国行”活动组委会先后组织全国知名摄影家、文学和新闻出版工作者深入各地采风,通过文艺的表现形式,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宣传服务。实践证明,通过策划采风活动,从活动中去发现选题,把选题会开到学校和工厂,是使选题更接地气的一种有效方法。
今年6月,在圆满结束“大美中国行――走进有礼衢州”全媒体主题采风活动的行程之后,采风团的文艺家和媒体记者应邀在巨化集团和衢州市高级中学和余东村社区开了3场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的画册编辑出版的“选题会”。
在衢州市高级中学,酷爱摄影的校党委书记周晓天说,利用出版画册的形式,能够形象化地展示新时代学校的精神风貌。对于学校挖掘、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道德教育,增强文化认同,不无裨益。根据规划,一年之后,该校将整体搬迁。如何通过影像的手段,“留”住学校老校区的历史、情感、色彩和温度?于是他和学校其他领导萌生了出一本画册的念头。得知“大美中国行”采风团成员当中,既有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又有资深媒体人和摄影家。这么好的机会,学校领导当然不愿意错过。于是便邀请出版社编辑策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选题会。
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十大农民画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在柯城采风期间,中国摄影出版社画册项目部主任陈凯辉、编辑徐申和柯城区人大副主任鲍继红、柯城区沟溪乡党委书记陈建峰就在村里召开选题碰头会,商定了余东村画册的编辑方案。
巨化集团公司创建于1958年5月,下设40多个分(子)公司和控股参股公司。巨化集团摄影家协会拥有多名国家级会员。应巨化集团党委宣传部的邀请,中国摄影出版社的采编人员实地参观了巨化电石工业遗存、北大门湿地公园等处,深刻感受巨化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工业之美。巨化集团为此专门举办了座谈会暨图书选题策划会。受中国摄影出版社的邀请,来自北京和湖南的两位著名摄影家就摄影技巧等问题与巨化集团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进行了分享交流,并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中国摄影出版社画册项目部编辑向巨化集团宣传部、文联和摄影家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介绍了画册出版的流程,以及画册选材和编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借助地方媒体力量,助图书编辑“下沉”到基层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和出版单位的联系日趋紧密,一些中央出版社虽然掌握了行业和系统的资源,但是缺乏伸向基层的触角。要使选题更接地气,编辑要把目光投向基层。而借助地方媒体力量,可以有效帮助出版社图书编辑“下沉”到基层。
党的百年华诞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很多出版社都在做相关的选题。如何使选题出新,出彩?如果说,站在国家的层面思考问题决定了选题的高度,那么,目光向下,从基层获取鲜活素材,则决定了选题的厚度和广度。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省浦江县就相继创办了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山中学。一些办学初期的影像资料散落民间。社会有识之士江东放、张解民等收藏了一部分早期的办学图片,这些影像资料急需归类总结存档。当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从《浙江日报》提供的信息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便利用出差之机赴浦江了解情况,并向浦江县教育局领导建议,在建党百年之际,通过向全县人民广泛征集的方式,举办一次展示浦江教育百年历史的图片展,并结集出版《浦江教育百年》影像志。这一建议得到了浦江县教育局的重视。
中国摄影出版社的编辑和浦江县教育局普教科的同志一起,深入浦江乡村小学走访,并在浦南街道平一村新店自然村的农舍里召开碰头会,一起撰写征稿启事。在资料征集过程中,编辑直接对话老教育工作者,参观部分老校址,在编辑图书时胸有成竹。一位曾接受编辑访谈的老校长感慨:“出版社编辑下沉,图书品质上升。”
编辑出版《浦江教育百年》,是一次对浦江教育史料的挽救性发掘和整理。书中既有浦江百年来所涌现的优秀人物的珍贵影像,也有本土教育家的优秀代表的踪迹。在老照片中,读者可以看到1927年古浦阳书院的原貌,也可以看到浦江中学从塔山脚下到月泉校区,再到平安校区“三迁校址展新貌,八秩春秋铸辉煌”的光辉历程。在“证照演变篇”中,读者能够看到解放前黄宅镇中心小学的前身“古城小学”的校徽,还有1938年浦江县玄鹿乡四五联立国民学校第二届毕业师生的合影,真可谓“一书在手,浦江百年教育脉络清晰可见”。
召开选题扩大会议,让阅读者“前移”为策划者
长期以来,一些出版社新书在全国新华书店上架之后,到底是哪些人在购买、使用这些书?编辑很难得到准确数据。因此,强化“用户意识”,精准定位读者,已成为使出版社选题更接地气的必由之路。
中国摄影出版社通过召开选题扩大会议,让阅读者“前移”成为策划者,从而使图书生产更加有针对性,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贴近读者的需求。
在“全民摄影”的影像时代,中国摄影出版社拥有庞大且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这些读者来自各行各业,痴迷摄影,热衷于用影像记录时代,其中不乏行业精英。在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属于自己的摄影作品专著,已成为广大摄影工作者的人生愿景之一。一本书的品质如何,读者最有发言权。
今年7月,为了收集整理红色摄影家、新四军第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陈菁的事迹。中国摄影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画册项目部的编辑一起,先后赴上海、浦江和太原等地考察走访。出版社联合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和金华市摄影家协会及浦江县文联,在上海策划举行了“红色摄影家陈菁精神传承座谈会”。先后走访了陈菁的侄儿,陈菁的儿媳,陈菁的孙女以及著名电影导演石晓华等人,听取了他们对收集整理编辑出版《陈菁摄影作品集》的意见和建议。《新民晚报》副刊主编龚建星在座谈会上指出,挖掘、整理红色摄影家陈菁的史料,撰写纪念文章,是对革命老人陈菁最好的纪念。
与会嘉宾一起瞻仰了位于上海市湖南路280弄2号的陈菁故居,就收集整理出版《陈菁摄影作品集》献计献策。中国摄影出版社画册项目部编辑介绍了江苏沭阳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的有关情况。“红色摄影家陈菁精神传承座谈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选题扩大会议”。
(作者系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