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理性观奥运背后的伦理观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05
□江作苏
东京奥运会尚在举行,虽然处于疫情之中,但是,中国观众关注奥运比赛的热情,特别是关注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成为这个夏季的一个传播现象。
竞技体育总要分出高下,因此,场外的观众对于高下之不同观点,自然是话题容易展开的范畴。在各个微信群和论坛当中,人们自由地对自己所喜爱的运动员给予赞誉,同时,也在运动员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由衷叹息,甚至捶胸顿足。
自由而无拘束,这是体育论坛最为突出的特点,但是,即使是在无拘束的气氛中,也蕴含了话题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高关注度的运动项目遭遇失败时,是否能够依据人情事理予以恰当的评点,并把这些观点传导到对人、对己、对环境的态度当中,这是传播格局是否成熟与健康的一个标志。
明星有灿,莫不静好。客观地看,运动员所处的训练环境,是与整个社会背景相交融的。自上届奥运会以来的5年,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界人士夙兴夜寐,付出的艰辛努力是与国家发展同步的,从心灵相通的层面看,社会各界与他们有着“惠而好我,携手同行”的伦理认同基础。
人皆有起伏,事尽显难测。在赛场上谁不言欲胜,但谁又能从心所欲而无憾?当代传播技术使赛场纤毫毕现,情绪传导实时直击,是高情感的集中信息靶点,传者如欲引爆,观者容易附和产生链式反应,这是与一般事件新闻所不太相同的。特别是在一些期待感强的项目落败之时,是否具有包容感,是否能因应古来有之的“爱不强致,哀而不伤”伦理,共同形成《诗经》中所说的“静言思之,不能奋飞”之气场,这是传受两方面都要体现水平的,事实证明,我国舆论场体现了富有理性、走向成熟的特点。
奥运会之“会”(games),英语原意有“游戏”之意。因此,对待这种含有竞争、竞赛的游戏场景,理当抱持一种高尚而又温和的总体观。所谓“争气”“解气”是在初入奥运特定语境下的极化话语,而在一届复一届的往复博弈中,此届的失利,岂不可看成是下届打翻身仗的铺垫?这样的认知既符合发展规律,也契合“为善、善为”的民间道德共识。
我和你、赛场与信息场之间,虽然技术打通不难,但在具体的胜负原因认识上,仍然有着无尽的“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话题,且放马过去,加入众议升腾,此奔腾之势,实为民心之殷,好在有着共同的伦理基础,其势愈奔放,愈显吾人吾国之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