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破除“流量思维”的时候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05
□张君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年的“顶流”吴亦凡终因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付出了代价。过去的一段时间,影视行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借助于新兴的媒介形式,形成了爆炸式的传播效应,也制造了不少所谓的“流量明星”。这些“流量明星”往往是一夜成名,有着巨大的粉丝基础,能够为平台方吸引更多的关注,因此备受追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影视行业对他们的盲目追捧,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演出秩序,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风气。因此,吴亦凡事件惊醒了行业:“流量为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所有从业人员都应从中得到教训,需要对自身精神面貌好好地洗一次“澡”。
首先,影视行业要破除“流量思维”,选择德才兼备的艺人参与艺术创作。艺人首先是一个职业,立身之本不仅是业务水平,还有道德水平。而且他们占据了优质的社会资源,不仅要具有社会人的基本道德水平,还应以更高的道德准绳来要求自身。然而在“流量思维”的引导下,不少影视机构对于艺人的德与才选择性忽略,只重“数据”,不重质量,让一些德才不配位的“流量明星”挑大梁、演大剧。为了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相关机构甚至一再压低制作标准,最终让烂剧、“神”曲充斥公众空间,观众无从选择。
对此,影视行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糖纸裹着粪球”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行业要摒弃之前的“流量思维”,树立起精品意识,让德才兼备的艺人走上一线,做好榜样,扭转行业风气。
其次,影视行业要肩负起社会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要用精品力作对青少年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流量明星”的时代,诞生了畸形的饭圈文化,不少影视机构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获利,一些影视机构甚至鼓动青少年粉丝“打榜”“买数据”,追星追得黑白不分、六亲不认……
对于吴亦凡事件,相关行业应该进行一次深入骨髓的反思。一个劣迹艺人倒下去,不能让第二个劣迹艺人站起来,行业要为受众把好关、守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