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做强出版业的根基

作者:宋亚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4-23


  □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宋亚萍

  现在,我们国家无疑是出版大国,2018年总出书品种达到50多万,仅出版新品种就达到24万多,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既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出版能力,也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出版实力。但要达到出版强国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我国出版业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图书市场的运作能力还不强。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差距还是在图书的内容建设和图书的质量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出版政治导向好、学术价值高、艺术性强、受读者欢迎的精品力作就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一个缺乏文化自信的民族不可能有强大的出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以我们出版人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和文化自觉,坚持在普遍的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出版质量,也是助推全民阅读的基本要求。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推进下,在出版人的积极努力下,全民阅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阅读率逐步提高。但全民阅读是一个持续发力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全民阅读,出版社大有可为,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认认真真地出好书。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积极参与“三秦读书月”活动并通过农家书屋、“书香机关”等建设,“贾平凹邀你共读书”“百社千校送书活动”等,把优秀的作品推介给读者,大大提升了我们社的影响力,也带动了图书的销售。

  陕西人民出版社近些年把“做好书传播优秀文化,出精品弘扬时代精神”作为出版理念和出版追求,围绕这个主旨,我们将继续坚持传统优势领域的策划出版,在中国历史文化、外国历史文化两个方面加大策划出版力度,力争形成新的优势板块。

  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们的着力点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和通俗表达。让更多的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中国、认识中华民族,更深刻地定位“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和基因。葛兆光先生说,中国的文化基本包含了五个方面的独特性:一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进行的思维;二是以“家、家族、国家”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三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四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宇宙观;五是中国人特有的“天下观”,即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这五个方面很好地定位了中国文化,也是我们要努力策划选题和图书出版的重要方向。比如我们的《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汉字的起源》《游牧文明与中华史》《中国经典之美》等,都是这种追求的具体体现。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同样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跳出以往更多地关注欧美主要大国的藩篱,把目光投向更广大的空间。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天地,我们的关注点自然地投向了东欧和西亚、中亚这一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也投入了更多的力量,并持之以恒,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板块。比如《琥珀之路》《俄罗斯海上荣耀》《巨变:危机中的转折点》《战时叙利亚》《又见印度》等,都是这方面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