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枯萎 不能倒下

作者:于九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4-23

  □中国画报出版社社长 于九涛

  关于阅读这件事,我想从一个电影桥段说起。

  2015年,爱尔兰上映了一部名为《龙虾》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未来反乌托邦社会的单身男女将被关进酒店,必须在45天内找到匹配的伴侣,如果失败将变成一种动物,流放到大森林里任人猎杀。其中有一个女孩未能找到伴侣,第二天即将变成一只动物,按照规定,在世为人的最后一个夜晚,酒店可以满足她一些愿望,经理建议她尽量不要选择美食之类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变成动物之后也可以继续做,经理语重心长地劝她最好选择阅读一本书。

  这显然是个隐喻,提醒世人,阅读是人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但很可惜,那个女孩最终选择了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导演似乎也是在暗示,图书在影像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日薄西山。

  有人担心阅读正在消亡,但我则认为我们正渐渐接近真正的阅读。自人类发明文字以来,人类赋予阅读的功能超量过载。现在随着各种新媒介的出现,我们已经逐渐把资讯、娱乐、游戏等功能从阅读中剔除了,所以现在的阅读变得更纯粹、更有价值了。这也是广大出版人坚持走到今天的理由所在。

  坚持价值出版,应该是出版人的出发点、归宿和最后的防线。

  我2014年9月就任中国画报出版社社长,后兼任总编辑,面对杂乱无章的产品线也是一头雾水。“历史照见未来”,当我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回头去看看出发时的誓言。《人民画报》发刊词中明确要求,要为全国画家、电影工作者、戏剧工作者、造型艺术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读者打造一个合作平台,为广大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于是开始重点布局艺术类图书,重点打造艺术鉴赏、艺术通识教育、艺术理论、艺术设计等图书产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阅读品位的提升,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丰子恺在回忆恩师弘一法师李叔同时,曾谈到人生的三层境界:一是物质生活,二是艺术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当下的人们需要一种文化艺术的生活。

  这对坚持价值出版的机构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品位提升在销售终端的表现就是,满架的图书很难找到读者想到的那一本。现在信息如此发达,其实已经解决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壁垒,归根结底还是有价值的图书占比偏低。

  我社出版的图书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知识密集,像《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千余页,既是鉴赏宝典,也是通俗艺术史,还是艺术通识教育的必备书。二是“美”,在一个颜值至上的时代,书一定要设计得漂亮。我社图书多为著名设计师操刀,在材料、工艺上精益求精,比如“藏在名画里的古文、唐诗”系列。三是值得珍藏,高房价时代,花100元钱买书,大约得花500元钱买地儿存放。所以,让读者买一本书带回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得做能够上到书架的那本书,比如近期刚刚上市的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三史”,著名国画艺术家薛晓源历时两年绘图200幅,名家巨著,慢慢细读,传世珍藏。

  回到开始,阅读是为了“人而为人”,书籍是为了喂养人类的灵魂。做书,坚持价值,宁可枯萎,不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