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回家》:

让主旋律成为打动人心的美旋律

作者:孙玉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9

  □孙玉虎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吴洲星给我寄来了她的长篇小说新作《等你回家》,她在扉页上写道:“寄给你看我的新作文,请你为它打个分数。”这句话同时点出了《等你回家》是一次“命题式”的主旋律书写。

  小说是在对安徽特警张采访的基础上进行虚构的,在危害公共安全重大警情处置中,他第一个冲进房间控制住险情,随后被爆燃气浪冲倒烧伤。在小说的艺术规律中,“楷模”“英雄”这些大词不像影像、纪实文学那样可以给人直观的感受。因此,如何让主旋律成为真正打动人心的美旋律,是吴洲星首先要解决的艺术难题。

  《等你回家》直接以第一人称的姐姐视角来创作故事,体现了作家的艺术自觉。这种艺术自觉天然地避开了对英雄人物高光时刻的正面强攻,而把读者的视线牵引到了英雄的光环之外,去考察英雄作为普通人的生命状态。

  小说的开篇,由于当特警的爸爸工作太忙,姐姐蒋小船和弟弟蒋小旦不得不面对搬家、转学这样的生活变故,随之而来的是姐弟俩在新学校的孤单。但比孤单更漫长的,是孩子们永无休止的等待,伴随着这等待的,是孩子敏感稚嫩的心。

  其实小说中还有一个警察的孩子,那就是长大后的蒋爸爸。蒋小船的爷爷也是一个英雄。有一次家长会,因当年的蒋爸爸在学校里闯了祸,穿着警服的爷爷被老师点名批评了半个小时,头都抬不起来。爷爷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参加过家长会。

  关于这一段往事,吴洲星是用一种调侃的语气写出来的。但另一方面,爷爷是否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更需要关爱?吴洲星把爷爷不尽完美的一面展示了出来,但同时,她又用小说家的智慧悄悄地弥合了这道情感的缝隙。比如,爷爷终于代替蒋爸爸参加了孙女的家长会;蒋爸爸陪伴家人的时候总是那么温柔体贴,显然他深切地感受过那种父亲不在场的孤独。

  不得不说,有些职业总是伴随着遗憾的,甚至还伴随着牺牲,这是他们的职业道德,但久而久之,这种道德感就变成了一种爱的本能。这类职业的人对他人的爱奉献得越多,对家人的爱可能就照顾不周。

  这几乎是一种悖论,而吴洲星写出了这种悖论的哀痛和光芒。

  当今中国是一个敬重英雄的社会,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为楷模,并不是说一定要去冲锋陷阵,而是努力朝这个热闹的人世间以及我们身边的人播撒更多爱的种子。在此基础上,我希望看到人们对英雄的子女、对英雄自身的心灵创伤的修复给予更多的精神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