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仪:与文字深度对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9
扫码看视频
从觉得文字枯燥,到捧起书后爱不释手,再到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九年级学生刘嘉仪眼中,阅读不仅能拓宽认知边界、丰富情感共鸣,更能培养专注力,让文字成为连接现实与想象的精神桥梁。也正是长期坚持阅读,让刘嘉仪在第十一届“未来精英”少年儿童创意阅读季暨2025年度“学习杯”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全国总展示)中获得中学组金阅奖冠军。
阅读成为习惯
刘嘉仪对阅读的热爱始于捧起书本。她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回忆道:“其实我一开始并不是很喜欢阅读,因为我看见那些文字会感觉枯燥。但后来我逐渐接触到了一些老师推荐的图书,包括《鲁滨逊漂流记》《稻草人》等,便开始了阅读。当我捧起书后,发现书中别有一番风味!”
在这之后,刘嘉仪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图书种类,也逐渐爱上了阅读。“我发现自己时常会沉迷于阅读当中,能感受书中世界的丰富多彩。现在来说,阅读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刘嘉仪说道。
谈及最喜欢的图书类型,刘嘉仪说她更加倾向于经典文学、奇幻文学以及冒险推理类读物,例如《哈利·波特》,在读这些书时会比较兴奋,随着情节的深入也会让自己沉浸其中。“在经典文学里,我最喜欢《红楼梦》。曹雪芹在文章中埋下了许多的伏笔,让我可以仔细地钻研,并且更加了解文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刘嘉仪高兴地分享道。
反复读是诀窍
说到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刘嘉仪分享了自己的诀窍。“我在读喜欢的书或者文章时,不是只读一遍,而是会反复读、反复琢磨。如果时间足够的话,我会读三遍。”刘嘉仪说。
刘嘉仪捧起《红楼梦》,向记者介绍起她每一遍阅读的重点。例如,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中,第一遍要阅读文章大概的内容,即刘姥姥作为一个乡村老妇进入贾府的大观园后,因她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精致的生活方式,而表现出好奇惊叹,甚至有一些笨拙的状态。第二遍要深入阅读,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即文章表现了封建时期贵族阶级与平民在生活、视野、认知上的鸿沟,以及作者对贵族奢靡生活的批判。第三遍要回顾文章结构及伏笔,即读出刘姥姥的闯入如同一个外部视角,打破了大观园的内部封闭性,也暗示了贵族生活的虚幻与脆弱,为后续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一个伏笔。
对于如何平衡阅读与学习的时间,刘嘉仪则建议像她一样的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寒暑假以及“十一”假期里留出较长的时间进行阅读。“在这种长假里,我的时间较为宽裕,这可以让我系统地阅读,沉浸在书中。”刘嘉仪说道。
发现文学的力量
谈及在阅读上的收获,刘嘉仪有很多的感受。“我在阅读中发现,文学是具有力量的,它能写出很多的悲欢离合,甚至能装下整个世界。”广泛阅读让刘嘉仪对于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刘嘉仪说:“通过读书,我可以接触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从科普书籍中探索到科技文明的发展;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不同主人公的人生。”
阅读可以丰富情感、提升共情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刘嘉仪时常会进行角色带入,这种带入能让她更加理解他人的处境。例如在阅读《哈利·波特》时,她会把自己带入到哈利这个人物,想象自己在与伏地魔决斗。当亲人、朋友和老师不在身边、孤立无援时,哈利仍然鼓起勇气战斗、最终打败伏地魔的情节,让她清晰地感受到哈利的勇敢。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刘嘉仪通过阅读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心中所想,从而让她变得更加包容,更加理性。
阅读还可以锻炼专注力从而应对焦虑。“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让人浮躁,而整本书阅读可以让我内心慢慢地静下来。因为整本书阅读需要专注与耐心,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可以和文字深度对话。”刘嘉仪说道。
“我认为阅读会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因为阅读在我们一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刘嘉仪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