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视角与个性书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9
枪响过山林寂静,片刻后巴老海从草丛里挣扎站起,抱着带枪眼的三弦子,吼也似的又唱了一句:这英雄勉强挣扎将身站起。
——摘自《牛轭山下》
儿童文学作家张忠诚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牛轭山下》(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描述了在日本侵略者的“集家并村”中,我国东北人民与抗日组织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光明的感人故事。这是一部选材独特、突出人物个性书写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壮丽雄浑的书写抗日战争历史的长篇小说,更是一部描绘朴实的中国少年向往光明的感人肺腑的佳作。
在当前反映我国抗日战争的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书写少年儿童的大体上有三种样式。一种是塑造一个或几个少年抗日战士,他们亲身参加到抗战的大洪流中,去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战斗任务。第二种是孩子们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环境里做着对抗日战争有利的事情,不上战场但却做着不可或缺的抗日工作。三是书写抗日战争中孩子们的苦难和感受,他们虽然没有参与战争,但他们和他们背后的父老乡亲们一样,与敌人周旋斗争,不屈不挠,直至迎来光明……
长篇小说《牛轭山下》属于后者。作者在他的后记里说:“在牛轭山下的不只有孩子们,还有遭苦遭难的牛轭山人。土地、耕牛、犁铧,还有必不可少的牛轭,苦难磨砺了祖先的基因,然后繁衍了生生不息的我们。”在苦难中煎熬,在煎熬中磨炼,在磨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拼搏、觉醒。这是作者想要在小说里表述的理念。
小说里的主人公白丑,在敌人的烧杀抢掠中,逃进了牛轭山,躲进了山洞,受尽了人间疾苦,失去了最亲近的奶奶、母亲、弟弟,父亲被敌人抓走,哥哥没有音讯,甚至自己也受了重伤……但是,白丑没有屈服,她坚强地活着,期盼着光明……
长篇小说的人物、情节、语言与结构,四足鼎立,至关重要,其优劣程度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而人物刻画是长篇小说成功的最重要支柱。《牛轭山下》做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成功刻画。牛轭山下的女孩白丑,是该书塑造的一个典型艺术人物形象。她叫白丑却不丑,她既平凡也不平凡,她不是英雄,却也是英雄。作者通过她的经历,她的眼睛,她的认知,她的理解,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与侧面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
小说故事情节的构思、结构、悬念设置、前后呼应、结局等都需要下很大功夫。《牛轭山下》的故事情节有大起大落,更有惊心动魄的高潮,同时,也有细腻的叙事与讲述,有娓娓动听的真实刻画,有小河流水般的涟漪,有大江呼啸的浪涛。有些情节非常感人,比如巴老海的死。他为了救牛耕山和白丑,让他们有时间逃命,自己故意放开喉咙,弹响琴弦,大声唱起“罗成叫关”,他用自己的生命唱响了人间最悲壮的“爱”与“恨”的交响,是对这片大地的爱,对侵略者的恨……
总之,《牛轭山下》是一部感人的儿童小说,也是一部对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赞歌和鼓舞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作品,具有浓重的历史感、时代感与独特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