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时代,别让思考能力“碎成渣”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18

  如今,不少人习惯了被手机“投喂”即食信息,既然可以接收现成的结论,何苦自己费神梳理信息、推敲逻辑?

  于是,大脑逐渐变得懒惰,深度思考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

  但这样获取的信息,真的能为我们所用吗?

  去年很火的一个词“脑腐”,就很形象地描绘了当代人在碎片化信息轰炸下的注意力涣散、语言表达贫瘠和思考浅薄等症状。长此以往,个人会逐渐失去深度思考能力,难以形成独立见解;在社会层面,当多数人思考力弱化,公共讨论也将流于表面,严重挤压理性对话空间。

  如何把思考力从碎片化信息中“打捞”上来?

  有人建议筛选信息来源,关注高质量、有价值的媒体和账号,主动走出算法视野;也有人通过物理手段“断舍离”,比如给自己设定“无手机日”,让自己摆脱信息干扰,重建深度思考的习惯与空间。这些都不失为有效的尝试。

  除此之外,平台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譬如,优化算法,减少低质娱乐内容推送;给予知识科普类内容流量扶持,鼓励创作者产出深度作品。

  社会层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不少城市、社区开展“书香节”“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主动“出击”、多方协同,方能在信息洪流中不被裹挟前行。

  (6月16日 大洋网 皇甫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