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像河水一样长》
黄河水激发的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孟宪明
海燕出版社
这是一部灵感之作。2020年6月初,我和朋友溯源而上驱车考察黄河,经过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路边广告牌上的一段话让我一下子激动起来:《诗经》首篇《关雎》源自洽川。这里被誉为“中国诗经文化之乡,中华爱情诗歌的发源地”。
为什么激动?1985年,我和朋友应邀选释一部《黄河古诗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不就是写的黄河吗?可是,《辞源》关于“河”的解释是这样的:
1.黄河。《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2.河流的通称。《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3.银河。
“在河之洲”的河,不是指黄河。我很遗憾地把《关雎》排除在外。今天,我惊喜地发现,“在河之洲”的“河”,就是黄河。
或许是这个发现刺激了我,或许是黄河的美景刺激了我,或许是二者联合起来刺激了我。当我们站在黄土高坡上对着黄河俯拍时,我再一次激动起来:上游的黄河望不到头的长,下游的黄河望不到尾的远,面前的黄河淌成了无数条水流,望不到边的阔。水流是白色的,沙洲是黄色的。水流与水流间的土地是绿色的一碧万顷的嫩草,而在这一碧万顷的草地上,游动着一群长长短短的牛,黄的灿烂着,白的鲜艳着。两个牛棚也搭得好,一顶是黑色的,一顶是青色的。在白色的河水边为午后烈日下的牛群提供庇护。就是这些,让我一下子灵感陡起。我对身边的导演王伟说:“听我给你讲故事!”
2022年8月6日,我和海燕出版社的副总编李道魁、责编郑颖再次来到这块灵感之地。我是在落实灵感,落实我对故事的感觉。当我们走到河边,走到沙洲上,走进碧绿的草地和那一群黄黄白白的牛群中,听养牛的何姓兄弟讲牛,再一次激起了我的热情。以前他们养的都是秦川牛,通体火红,结实耐劳不生病。现在养的都是新品种,白的叫夏洛来,黄体白花的叫西门塔尔。他养母牛,专卖牛崽。他不养肉牛。牛喜欢吃青草。何的女儿也跟着他看牛,女孩儿正上高一。
正值暑假,天热得像烤火。对着岸上的黄土高坡望过去,就见11岁的何长生正赶着牛走下弯曲的崖畔。他是我小说的主人公。
沙洲上长满了青草,外号“牛富贵”的西门塔尔种牛肚里吃进了塑料布。牛富贵病了,可它坚决不喝药。1.2吨的体重,谁也憾不动它。每天瘦掉40斤。爷爷决定卖掉它。
何长生不同意。他想试试。何长生给它说理,它不理;何长生给它讲故事,它不听;何长生说:“你要是再不吃药,他们就会把你赶到你最不想去的地方,赶到我最不想让你去的地方!你、你不能……太傻!”何长生鼻子一酸,哭了。
2400斤的牛富贵忽然低下头,舔净了铝盆里黑色的药液。牛富贵好了。它又回到了长满青草的沙洲上。何长生把自己的暑假作业带到了黄河边。他的同学徐福启也把自己家的两头牛赶了过来。两个“五年级半”的小学生对所有的牛进行文明教育。
天气沉闷,成团的蚊子飞过来。徐福启拉肚子先走了,何长生躺进自己编织的蚊帐。他睡着了。当大水到来的时候,他还没醒。所有的牛都游到了岸上,站在他身边的只有牛富贵。电闪雷鸣叫醒了何长生。在傍晚的大雨中,何长生和牛富贵开始了逃生。
爷爷发现了事态的严重。他报告了村主任。很快,三级政府启动了紧急救援模式。无人机、夜视仪……长夜无眠。爷爷一头栽倒在地上。
天亮了。太阳越升越高。经过这漫长的一夜,何长生回来了。他光屁股坐在牛背上,回到了村中。
何长生给众人说了他逃生的经过。他给爷爷提出了三个要求:不准卖牛富贵;以后也不准卖牛富贵;永远都不准卖牛富贵。爷爷一一答应。何长生哭了。当他冲出屋门,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牛富贵,牛富贵的泪水正顺着面板似的脸颊流向下巴。
“像河水一样长。”当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想明白,在当今万物皆备于我的时代,究竟是什么像河水一样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