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破界创生》
好的教育是激发每个学习者潜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郑泉水
清华大学出版社
当前,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多元化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泉水院士的《破界创生:从清华钱学森班到深圳零一学院的创生教育》一书应运而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著作,《破界创生》深入探讨了创生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以及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应用。这本书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教育的大胆设想。它以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书中提出的“创生教育”概念,是郑泉水院士多年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这一理念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传统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的时代,这种模式显然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生教育的核心在于将学习者置于知识的生产和创新过程之中,通过实践、反思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使他们成为知识的积极创造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创生教育的理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它认为,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既定的知识,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出面对未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也体现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生教育主张通过真实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创造和合作。
在理论的基础上,《破界创生》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创生教育。书中结合了丰富的清华钱学森班和深圳零一学院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领域如何通过项目学习、跨学科合作、问题导向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案例不仅生动具体,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创生教育的实施中,作者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工具、在线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书中讨论了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效融合到创生教育中,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互动化和富有创造性。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在线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工具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作平台。
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然而,作者也提醒我们,技术的使用需要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不能本末倒置。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只有在服务于教育本质的前提下,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破界创生》最大的亮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作者并未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探讨,而是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教学案例,展示了创生教育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挑战。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以实际案例为依托,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创生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清华钱学森班的案例中,学生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发展出了跨领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零一学院的实践中,学生通过真实的问题导向学习,学会了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和领导力。这些案例不仅验证了创生教育的理论价值,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总体而言,《破界创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和实践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指导书籍。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还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实践指导。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引领了教育变革的方向,更在实践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是推动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