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中国”系列

以原创之力架设文化桥梁

作者:张黎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梅德明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文化交流的关键任务。对于青少年而言,掌握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的能力,不仅是提升语言素养的需求,更是增强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为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精心打造的“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以下简称“悦读中国”系列)应运而生。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不仅为文化传播指明方向,也为出版行业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在此背景下,外研社历时5年精心策划、编纂的“悦读中国”系列正式面世。该读物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系统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旨在通过语言学习与文化浸润的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

  读物的编写团队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梅德明领衔,汇聚全国优秀教研人员及外方审校专家,既立足中国学生认知规律,又确保英语表达的地道性。这一中外协作模式,构建了文化诠释的创新路径。

  “悦读中国”系列的编写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语言能力要求,围绕“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主题,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21个级别、126册分级体系。

  小学阶段多以绘本为载体,融入水墨、剪纸等传统艺术元素,通过轻量化文本与童趣插画激发文化感知,如《我们是朋友》分册,通过简练文字与水墨画风讲述朱鹮与人类共生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文化魅力;初中阶段引入思辨话题,如《桃李春风》分册,通过孔子与颜回、子贡等弟子的故事,展现“有教无类”的育人精髓;高中阶段则侧重跨文化对比与实践,帮助学生用英语阐释文化内涵,如《神州一片月》分册,以中国传统“月”文化为核心,从农事活动、神话传说延伸至情感载体,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深化跨文化理解。

  如何让厚重的中华文化贴近青少年?“悦读中国”系列编写团队摒弃了翻译传统故事的思路,提出“古风新韵”的创作理念——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叙事视角,让历史与当下产生共鸣。

  以《我是徐霞客》分册为例,编写团队突破传统叙事模式,采用第一人称日记体形式,通过徐霞客自述游历中的困境与感悟,配合手账风格地图与现代插画,让历史人物从“被观察者”变为“对话者”。这种叙事策略不仅降低了文化认知门槛,更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徐霞客“行万里路”的探索精神。

  在《丹青流韵》分册中,编写团队对《清明上河图》的诠释跳出了技术性讲解的窠臼。他们聚焦画中“外卖小哥”“街头理发摊”等市井细节,将其与当代生活场景进行类比。通过古今对照,学生得以在送外卖、理发这些熟悉场景中,感受古代市井文化的烟火气与现代生活的延续性。这种“以今释古”的策略,让千年画卷“活”化为可触可感的生活镜像。

  在2024年法兰克福书展全球首发式上,“悦读中国”系列吸引了众多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外出版商的广泛关注,并被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外研社已在考虑开发多语种版本,并计划推出地方文化特色分册,进一步构建立体化传播网络。

  “悦读中国”系列的出版,是外研社从“文化输出”向“文化对话”转型的探索。这套读物以原创内容为根基,以科学分级为路径,以创新叙事为纽带,实现了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浸润的深度融合。作为出版人,我们期待这套读物能引领更多青少年在英语学习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成长为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使者,为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