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案艺术典例研究》

既有理论逻辑又有装帧之美

作者:陈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张抒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一般而言,设计类书籍更注重于外在的展陈和表达,然而在内容的呈现上则十分不足,因此很多设计类图书在艺术性上得到充分表达的同时,学术性的呈现上有明显的欠缺,这是导致设计类图书难以在学术界获得关注的一个原因。最近,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中国图案艺术典例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本书借助别具匠心的设计与布局、丰富而扎实的专业内容,在彰显学术性的同时,展现出卓越的装帧之美,实现了学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图案艺术典例研究》是一本关于传统图案的研究性著作。本书从中国历史中的传统经典图案入手,对其脉络的源流、发展及演化等作了详细的考证、分析和研究。这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艺术史对传统经典图案的源流、脉络及其意义阐释的不足,尤其是以学理性梳理、分析传统图案,为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突破了理论图书的传统设计范式,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将学术读物的沉厚与设计类图书的活泼相互融合,在提升学术出版物学术维度的同时,赋予图书更多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本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最为常见的“几何图形”中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为核心元素,与经典的传统图案进行有机组合、编排。其独特之处在于,这种几何体系的编排并非简单的形式堆砌,而是通过蒙德里安式的冷抽象法则将传统图案元素解构、重组,形成具有拓扑学特征的视觉矩阵。这些图案元素被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以简洁、抽象的形态呈现出来,在呼应图书主题的同时,也赋予作品鲜明的现代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函套的设计使用了纯白色特种纸加压纹的工艺,书脊部分压印了图书信息,使外观整体简洁稳重又不失时尚感,同时呈现出深沉的文化内涵。这一设计理路,为当代装帧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整体色调上,本书的设计者独具匠心,采用了两种具有特殊视觉效果和文化象征意义的颜色——金色和银色来进行设色。在传统哲学思想中,人们普遍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由阴阳五行相互作用而成,这种思想对色彩分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五色“白、青、黑、赤、黄”。本书的上册采用暖金色,书脊布面烫金;下册采用银灰色,书脊布面烫银。金银双色的运用,构成了具有历史含义的色彩语义系统——暖金色源自商周青铜器鎏金工艺的色谱基因,而银灰色则暗合宋代缂丝银线装饰的视觉特征,这种双色体系既统一了封面的色调,也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遥相呼应。

  内文设计上,本书也颇有巧思。书中插入了一张长图录,将书中的所有图例囊括其中,分为“几何形图案”“先秦鱼图案”“秦汉鹿图案”“中国绳结图案”“魔合罗图案”等几个部分,十分简洁明了,便于读者快速查阅。序文处使用较轻薄的暖金色或银灰色特种纸,并在每个章节前以同色调轻薄特种纸设计了一个小型对页,在展示每一章特色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内文的书页层次。此外,本书在版式上也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和清晰的视觉层次设计,在保证学术性、严谨性的基础上兼具了节奏感。阅读起来,既有理论著作具备的逻辑性,也有艺术图书所特有的视觉愉悦感。

  在当代图书装帧设计视觉语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很多图书设计只注重视觉的冲击力,而忽视图书本身的内容和学术性价值。过度依赖于技术,而在文化表达上失之于浅表化,往往使图书丧失应有之义。因此,在学术性和艺术性之间寻找一种有效的平衡,是一本优秀图书的必备素质,只有兼具艺术性和学术性的图书才可称之为一本优秀的专业图书。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图案艺术典例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