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青藤丛书”
将文学种子播撒到校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吴欣歆 郝建国 主编
花山文艺出版社
文学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来看,每一种文体的发扬光大和走向繁荣,都离不开新的创意和不懈的坚持。近年来,创意写作在中国大学校园方兴未艾,极大地推动了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对学生的创意表达提出明确要求。为推动中学生创意表达任务的实现及活动的开展,花山文艺出版社适时推出由中学语文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欣歆和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郝建国担任总主编的“文学常青藤丛书”,以11册的规模展现11所全国著名中学学生创作的创意文学作品,为中学生提供创意写作的范本,可视作一套开展中学生创意写作相关活动的参考教材。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生创作的《触摸灵感的脉搏》,由韩露、张蓉芳主编,分为“从观察到共情”“流石:用文学渐染灵魂,用文字书写人生”“从好奇走向探索”“从阅读走入想象”4章,展示了中学生写作的丰富和能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创作的《栖居文学的星空》,由汪文龙主编,分为“紫藤树下文学社”“超尘文学奖”“紫丁香诗歌节”3部分,呈现了中学校园文学活动的多姿多彩;成都市第七中学学生创作的《体味林荫下的幽静》,由刘源、袁文主编,以诗歌、小说、散文三种题材,突出科幻文学特色;重庆市南开中学学生创作的《寻绎思想的秘境》,由何琛主编,分为“允公允能”“蜀中乐土”“八方青莲”“桃李三友”“日新月异”等6部分,以文学的方式挥洒着灵性和才气;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创作的《描绘笔端的风景》,由杨治宇、周海燕主编,以“雏凤声”“附中情”“凌云志”“逍遥游”“学子心”“自由笔”6个板块,检阅了近年来专注写作教育的成绩;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创作的《徜徉在想象的花园》,由陈达珊、刘中博主编,以“诗的国度”“小说世界”“散文随笔”3辑,弘扬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创作的《探微创意的蹊径》,由邹明主编,以《看见·又见》《讨论·立论》《畅想·幻想》3部分,培养诗心和想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创作的《揺响哲学的风铃》,由林启华主编,以“时间与存在”“心灵与精神”“理性与成长”“自然与审美”“自由与法度”“劳动与消费”“政治与道德”“意义与言说”8个单元,训练理性精神;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学生创作的《扬起弘毅的风帆》,由李建鹏主编,以散文、小说、剧本、诗歌、文艺评论、时事评论等多种文体,承载渴望被听见的心;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学生创作的《邂逅湖畔的心影》,由石丽娜、张妍主编,以散文、小说、评论和现代诗、古风四卷,承载奇思妙想和文隽英华;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创作的《绽放清楚的花朵》,由胡琳琳主编,以散文、诗歌、书评、影评、戏剧等多种形式,彰显生命力的爆发。
这些入选作品,以“自由表达、独抒性灵”为标准,强调创意表达的本真和旨归,其中凝结着每所入选学校语文教学参与者的心血和智慧。11所名校,遍布全国东西南北9个城市,恰如一场全国名校的文学擂台赛,多角度呈现中国当代中学生的创意写作水平和现状。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文学的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将文学的种子撒播到校园,寄望能够点燃中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未来的作家、开出绚烂的文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文学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