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不朽:刘铭传在台湾》
两岸血脉相连的历史证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季宇
安徽文艺出版社
我有幸从季宇的新作《不朽:刘铭传在台湾》中认识了近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我相信将“伟大”这个词语赋予刘铭传是相匹配的,既然季宇都以不朽来命名他的传主,我还不可以称其为“伟大”吗?但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过去对这一历史的“伟大”竟然一无所知。
刘铭传身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涌现出不少像刘铭传这样为了拯救逐渐衰败的中国呕心沥血作出奉献的伟大人物,可惜随着岁月流逝,他们的功绩多半只能默默地埋在厚厚的历史典籍里。从这个角度说,季宇的这次写作非常可贵,他以非常忠实于历史的文字详细记述了晚清爱国将领刘铭传在台湾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刘铭传在清朝晚期的重要地位及其为台湾摆脱内外困扰、走向良性发展所作的贡献。刘铭传以其保台功业与改革精神,在两岸血脉相连的历史长河中,铸就了永恒的丰碑。对于今日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既是历史教科书,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醒脑之作。
季宇以考古学家般的严谨,从尘封奏章中复原出刘铭传的治台方略:从清赋丈地的算盘声,到樟脑工坊的蒸汽机;从西学堂的琅琅书声,到基隆煤矿的黝黑巷道,共同编织成台湾现代化的经纬。季宇特别强调了刘铭传的执拗和刚烈性格,以及他敏锐的头脑和对时局的清晰判断。因为刚烈和不趋时,刘铭传在从政途中屡遭挫折,但他的才识又是被众人所承认,因此当中法战争造成时局危急之际,刘铭传在台湾率军民抗击法军,取得基隆、沪尾大捷;之后在台湾推行建省、修铁路、开煤矿、设电报等近代化举措。
季宇对刘铭传的书写再一次证实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天的台湾,“台独”分子拼命在篡改历史上大做文章。季宇的这部作品完全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书中翔实的史料犹如铁铸的锚链:从台北府城的砖石纹样,到福建船政的钢钉铁铆;从闽南语系的音韵流转,到两岸共祀的妈祖香火,无不印证着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的文明密码。面对当前台海局势,季宇讲述刘铭传在台湾的事迹恰逢其时,季宇又何曾不是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来写这本书的呢?正如他本人所言,今天重述刘铭传在台湾的功业格外有意义,“这种意义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它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季宇的这本书就是两岸血脉相连最有力的历史证言。
季宇的写作既认真又严谨,他深入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通过访谈专家、访问刘铭传的家乡等方式,收集了很多以前未被广泛知晓的细节和事迹,使得刘铭传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这种严谨的历史考证为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季宇的叙述是客观的,尽量避免主观化的抒情,但他在客观冷峻的叙述中又饱含着一片家国情怀。如他专门摘取刘铭传口授遗书中的一段,这一段文字分明是刘铭传给朝廷上的一封要加强海防的奏疏,足以看出刘铭传浓烈的忧患之心,季宇写到这里忍不住感叹道:“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季宇的叙述也在客观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叙述的形象化,他以逼真的细节描写将一个有血有肉的刘铭传还原在读者眼前。季宇就像是一名历史解剖师,他用冷静的刀锋剖开时代肌理,却在血脉筋骨间让读者触摸到刘铭传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这种叙事策略,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档案,而成为唤醒民族记忆的热血史诗。
季宇的文学情怀就像是埋在地下的一坛老酒,岁月愈长愈醇香。醇香里传递出的是家乡的味道。作为安徽本土作家,他对徽派文化情有独钟,这些年他几乎把写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徽派文化上,如《新安家族》全景式展现徽商百年兴衰,《王朝的余晖》梳理淮军40年历程,他仿佛就是徽派文化的代言人。这次为刘铭传写传记,也是他家乡情结的再一次释放。
季宇的文学创作始终在“扎根现实”与“心怀历史”之间寻找平衡,他对现实的书写不乏历史的厚度,而当他潜入历史的深海时又始终点亮着一盏现实的探照灯。季宇就是以如此丰沛的文学情怀来书写他所景仰的乡贤刘铭传的。季宇说,他为这部作品取名为“不朽”,是因为刘铭传在台湾的功业使刘铭传与台湾共同“不朽”。我要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句:因为刘铭传与台湾的共同“不朽”,再次证明了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永远是一家的理念同样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