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电“双轮驱动”:全民阅读推广的新思维

作者:张久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全民阅读要树立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双轮驱动”的新思维,“双轮”要步调一致、协同前行,不可偏废其一,更不可两相对立。

  自2014年“全民阅读”被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国民阅读率得到了一定提升。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数字显现的那么乐观,出现了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率增长比例失衡的现象。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数字阅读率持续攀升,而纸书阅读率增长缓慢。换句话说,数字阅读是全民阅读率增长的主力。面对这一现象,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我想从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关系的角度谈几点个人看法。

  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互补关系,两者各自发挥其长处,克服其短处,是使阅读效率和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常听到数字阅读带来浅阅读、浅思考以及思想力的衰退等负面说法,还有数字阅读要取代纸质阅读的担忧,这些也许不无道理。但细想,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是改变了阅读的载体和方式,如果一个人原本就爱读书、爱思考,载体和方式便不是问题,反之,即使面对人类最伟大的巨著,他也会无动于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不是纸质阅读好,还是数字阅读好,而是什么内容好,什么内容更适合什么人群,更适合以何种载体和方式呈现和阅读,我们最该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启发和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如何把内容价值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如何把内容价值与传播或阅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等。相应地,我们在做阅读推广时,也要重点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而不是非要让大众选择一个什么特定渠道或阅读方式。换句话说,纸也好,屏也罢,能激发人读书,能让人读到好内容,便是王道。当然,有一点是需要正视的,即少儿阅读受阅读方式的影响较大,对于他们来说,数字阅读是一把双刃剑,声光电既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又对孩子阅读的专注力产生较大影响,如何平衡和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阅读推广与网络阅读推广应形成合力,并且要把网络受众变成原著读者。不可否认,很多时候,网络阅读推广人比传统阅读推广人更懂营销,这是由网络媒体具有天然的营销特质和传播特性决定的,因此也更加懂得受众需求,尤其是一些网红和超级带货人,他们更会捕捉人心,不仅知道用什么手段吸引受众,也擅长通过构建互动式圈子来打造文化认同空间,让受众愿意买单。相比之下,传统图书推广人往往更注重讲解图书内容本身,更注重图书内容价值传播的方面,而忽视了同样重要的传播方式、渠道和受众或读者的另一方面因素。面对网络阅读推广的优势,传统阅读推广人不能躲避它,反而要快速地适应它,利用它。因为,相较于传统模式,网络化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更具优势。传统阅读推广人应该思考如何与他们合作,从而形成合力。同时,我们还要思考如何把受众转化为读者。阅读的真谛是阅且读,“读”才是阅读推广的目的和目标。虽然社交媒体平台上拥有百万次播放量的阅读推广视频很多,大量的用户对网络阅读推广活动存在一定兴趣,但实事求是地说,他们还仍只是信息的受众或者阅读推广人的粉丝,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没有触及阅读推广的内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将这些受众或者潜在读者引向原著阅读,把他们从受众转化为读者,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推广的真谛。

  培养读者在电子屏幕上的深度阅读能力,实现纸本阅读和电子阅读之间的自如切换。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人们已经被电子化媒介深深地吸引,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在电子媒介上深度阅读的方式。研究表明,其一,屏幕阅读并不排斥深度阅读,不同群体在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时有不同的媒介选择偏好,例如部分大学生表示在阅读文献时习惯看电子版,这更加方便文献管理和做笔记,即屏幕也可以成为一种深度思考的空间;其二,屏幕深度阅读的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并且这是数字化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因此,与其担心或抱怨屏幕带来的挑战和潜在危害,不如正视它提出的新要求。我们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出版界、新媒体平台等,应该共同努力,致力于推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屏幕阅读素养建设,培养读者在纸本阅读和电子阅读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只有当读者能够根据不同内容和情境在纸本阅读和电子阅读之间自如切换,才能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不被削弱,这也是应对数字化时代深度思考能力普遍下滑问题的关键之策。

  (作者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