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场关于铭记与传承的深入探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1-03

在长沙城的集体记忆里,1938年的“文夕大火”是一道深沉的伤疤。而如何将这段沉重的历史,转化为能够抵达孩子心灵的叙事,则是需要少儿出版人面对的一个命题。
作为一本以家庭视角切入、采用独特经折装设计的无字绘本,《火城1938》不仅再现了一座城市的创伤与坚韧,也完成了一场跨越数年的艺术跋涉。它的诞生,源于一位画家的历史感知,一位编辑的使命触动,以及一场关于如何铭记与传承的深入探索。
平凡日常,却被历史惊醒
2022年,在一次拜访蔡皋老师时,我初次了解到《火城1938》这一选题。这个故事源于1938年长沙的“文夕大火”事件。那年冬天,日军即将攻入长沙,当时的国民政府计划以“焦土抗战”的策略焚毁长沙,阻断日军的进一步侵略。长沙居民陆续疏散,可因为消息误传,在人员没有完全撤离的情况下,11月13日凌晨大火燃起,几乎整座城市被焚毁……曾经繁华的历史古城长沙沦为一片废墟。
听蔡皋老师讲述这段历史时,我深感震撼,自己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了30多年,却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我心中的愧疚与使命感油然而生,便主动请缨,希望参与这个项目。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把这段历史传递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了解家乡的过往,了解我们国家来时的路。
一笔一画,皆寄予深情
蔡皋老师并没有亲身经历1938年的“文夕大火”,但她从长辈那里听到大量真实的讲述:炸弹如何掉落在她年幼的叔叔身边,人们如何在自己家睡在桌子下躲避轰炸,燃烧后的灰烬怎样如同棉被一般扑面而来……蔡皋老师与她的女儿——同样身为优秀绘本画家的萧翱子查阅了大量文字史料以及图片资料,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才艰难地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
蔡老师屡获国内外大奖,是中国首位获得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的画家,2024年更入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是中国绘本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她擅长用不同的绘制手法来绘制不同的主题,每一部作品她都会使用最符合作品特性的手法来表现。萧翱子与母亲也有着深厚的艺术默契。
原本于两位画家而言,创作一部黑白绘本不在话下,可两位作者创作《火城1938》却整整历时6年。这不仅仅是因为创作如此细腻画面的技术难度大,也因为心理上的沉重。反复回顾家乡与祖辈所经历的苦难,对创作者而言是极大的煎熬,创作者必须一遍遍回望当时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辈经历的苦难,其苦涩远甚于蔡皋老师所说的“画得很苦涩”。
以小见大,以家庭视角亲历旧时光
《火城1938》从素材来源到创作过程,都刻下了深深的家庭烙印,而家庭也是孩子最能理解的概念。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兼美术编辑,从内容到图书的周边呈现,我都希望与作品的创作视角相契合,将整体设计都围绕“家庭”这个核心展开。
全书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所见所闻,将战争给城市和家庭带来的伤害铺陈于读者面前。读者跟随小女孩的脚步,一帧一帧如观看电影一般走过平时生活的街巷,而画面每一帧的推进都暗示了战争的不断逼近,直至半夜“起火了”的惊呼!妈妈跟随人群带着小女孩逃难,逃出火场却看到自己的家园被大火所吞噬……没有了,我们的家……没有了,我们的古城……
在跟作者以及本书艺术指导——蔡皋老师的儿子萧睿子的多次探讨中,我们将图书的装帧形式确定为经折装,由正反两面长卷构成。这样的形式正契合了作品的时间流动感:全书展开,如历史长卷,街巷在延展中呼吸;逐帧翻阅,如时光胶片,故事在逐个画面中驻足。正面以黑白两色来展现历史战争题材,符合回忆的底色且极具视觉冲击力。背面以淡彩长卷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重现战前日常生活,前后呼应间完成时空蒙太奇。正反两面的对比进一步扩大战争与和平带来的视觉冲击。
图书函套以长沙古城为底,粗粝大地纸模拟城墙斑驳,封存战争记忆。抽出经折装的图书,可见裱封与内页的手感逐渐细腻。全书采取无字设计,裱封采用压凹工艺,凹痕0.3毫米,将书名镌刻为可触摸的伤痕,如同历史无声的印记。裱封以岳麓山的视角,遥遥俯瞰长沙城,翻开内页如同电影镜头一步步推进,将读者引入灾难现场。封底以废墟中两个小女孩的背影定格,暗喻新生;而小女孩视线所及,是经折装正面沉痛的历史记忆,亦是背面往昔无战火的街巷。合上全书,回归裱封缓缓流淌的湘江,如同历史在静默中永恒。
为创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我希望随书设计“记忆信封”,以故事主人公手札与仿真照片的形式来共筑家庭立体记忆的想法与作者一拍即合。全书的形式、材料与色泽乃至手感,都经过了反复讨论与打磨。
一段回忆,刻画历史印记
图书付印的日子,我与作者萧翱子在印厂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图书原本是四色印刷,但黑白画面用四色印刷会出现画面色泽不均匀的情况,我与作者及社里领导还有印厂紧急沟通,决定将单色面以专色重新印刷,而这一决定也如同壮士断腕一般,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这意味着之前制作的印版将全部作废。而最终印刷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深深地令我震撼!单色油墨虽然没有任何色彩倾向,却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看到印刷成品的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真实地置身于那个年代,置身于故事之中。
所有的材料以及内容呈现,都得益于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事业部部长巢晶晶也在图书编辑过程中与我一同反复讨论、打磨方案,为项目付出了巨大心力,还有营销编辑文乃斐对产品及营销思路提供了非常多宝贵的建议,这部作品的成功出版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付出!
《火城1938》出版后,获得了国内外出版人的高度赞誉,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和平的强烈共鸣。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黎巴嫩分会主席谢琳·克莱迪在研讨会中说道:“在画面中,你甚至可以读懂人们脸上的光亮是如何逐渐消失的。随着战火弥漫,人物形象的面部越来越阴暗。这正是在战火中的人们所感受的。你不再是你,你只是那些黑色烟雾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也经历过战争的人,我用自身感受来告诉大家,战争就是这样。而在战火中,唯一一个脸上依然有光的场景,是人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是的,家庭是多么重要啊。”
《火城1938》还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诸多奖项。
在几十年前,我的家乡因为一场战争沦为焦土。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长沙已然被建设成了一座高度现代化且幸福感很高的城市。愿这部作品能让孩子们牢记这段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前行,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