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二:人工智能发展给集体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0-24



  AI对音乐产业产生了变革性影响,本次主题活动围绕AI给集体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话题组织圆桌讨论。主持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陶与国际唱片业协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郭彪、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董事总经理蒋涛、小旭音乐首席执行官卢小旭3位嘉宾进行对谈。对谈嘉宾认为,AI是革命性的技术,对音乐产业来说是双刃剑,在应对AI带来的影响方面,集体管理组织应发挥重要作用,保护谈判能力比较弱的权利人,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形成合力保护内容产业健康发展。

董慧娟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慧娟分享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保护路径及AI产业链中损益补偿机制的思考。她认为,与《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相比,《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行为规制法,凭借灵活、独特的规则体系,提供了商业秘密、数据权益等具体条款以及补充性一般条款等多元化保护模式;其突出优势在于,无需公开且无期限限制、注重正当性考察、判定标准灵活、适应性更强、保护范围较为广泛,特定条件下可能延及模型中的系统提示词等衍生要素,故有望提供更充分、周全、有扩张力和弹性的保护,可能成为AI模型研发者的首选保护路径。对于人类原创内容的权益人,她还结合国际最新司法动态,建议对AI产业链中基于黄金数据集利用的损益补偿与矫正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探索。

阿巴斯·拉特瓦拉

  国际唱片业协会(瑞士)全球法律政策主管阿巴斯·拉特瓦拉介绍,A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行业,可以重新演绎歌曲、重现大众喜爱或者怀念的声音。虽然AI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实际情况是,一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未经授权便使用音乐,并且还向音乐版权所有者收取费用。他呼吁政策制定者要求人工智能开发人员保留和披露他们选择用于开发模型的创意内容的记录,以确保能够问责。在适当的保障措施下,AI可以支持并提升人类的创造力,但若缺乏合理的规制与保护,将面临损害新兴艺术家、国家文化乃至AI产业自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