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形势下传统纸媒融合路径研究
——以《大同日报》为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0-17
核心阅读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作为新闻媒体,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海量,但优质内容仍是稀缺资源,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思想性的深度报道与解读,仍是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在媒体融合发展之时,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必须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并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
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到来。面对优势明显的新媒体,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势在必行,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权威性地方媒体,《大同日报》与时俱进,利用与读者的良性互动,扬长避短,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内容的融合,也致力实现渠道的融合,保持在读者心目中的影响力。同时,不断创新媒体形式及经营管理方式,提升媒体经营管理水平,在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促进了融媒体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快速发展环境下 传统纸质媒体面临的挑战
传统纸媒面对时代发展的新问题
受困于传播速度,无法适合快节奏需求。对于传统纸媒来说,新闻采编人员更适应过去相对平稳的工作节奏,在面对突发重大事件时,与新媒体相比存在短板。相较而言,新媒体则更具优势,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且更容易获得受众及时的反馈,与受众产生互动,更适合当今时代的快节奏生活,因此传播效果也更明显。
受困于传播形式,无法实现多样需求。作为传统纸媒,《大同日报》主要通过平面信息来展示新闻事件的内容,除却重大新闻,一般新闻很少配图,亦无法以视频形态展示更生动的现场。同时,纸媒需要读者订阅,需要发行员每日准时送达,在时空上存在很大限制。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电脑与手机的普及,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已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新媒体阅读丰富多元的信息,并根据事件的发展,迅速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能够即时对这些信息发表评论,在某种情况下,读者的评论与反馈亦可成为新闻的丰富内涵之一。
新媒体给传统纸媒带来挑战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异军突起,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变革,也给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传播速度快、传播空间广、传播成本低、传播方式丰富、互动性强的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曾经“一纸风行全城”的《大同日报》,遭受着极大的压力,出现受众群体萎缩、广告客户流失等困境。
受众市场萎缩。日报的新闻信息最快也是前一天发生的信息,并且纸媒的版面有限,读者对新闻的互动也难以实现。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的纸媒为单向传播,信息传播时效性较弱,无法迅速全面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新媒体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够快速传播资讯,以其特有的优势分流了纸媒的大部分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已经没有了读报的习惯,即使一些有读报习惯的中老年人,也逐渐接受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纸媒对人们的吸引力逐渐弱化。
人才流失严重。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的发展,人才都是核心竞争力,任何形态的媒介传播,都是由人来决定其竞争力和发展力。但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大同日报》亦如许多纸媒一样,出现内部人才流失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地方纸媒的发展空间所限,以及旧有的激励制度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广告收入的锐减,使工资水平降低,许多人才开始跳槽,或去大城市打拼,或转向其他行业,给报社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新媒体快速发展环境下 传统纸质媒体仍具有的优势
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纸质媒体的地位受到冲击,但并不意味着纸质媒体会就此消失,其所具有的先天优势仍不可撼动。如《大同日报》作为党报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作为主流媒体深入细致开展解析报道的严谨性等。
《大同日报》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新闻价值观。通过专业采编队伍,实现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以严格的审稿流程,确保新闻产品准确、严谨,对政策法规以及热点社会经济现象,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能够作出更加全面、详细、深刻的报道与解读,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产品,构建起党报纸媒的核心价值。
传统纸媒的主要信息传播工具是文字,虽然不如新媒体直观形象,但其新闻语言更加准确,表达更加流畅优美,能够有效增强读者对新闻的感悟,有利于传达较为深刻的思想观念。并且,报纸版面视觉感好,通过精心的版面设计,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重点和新闻价值,在短时间内获得实质性新闻内容。而相比之下,新媒体虽然在传播快捷性上优势明显,但部分自媒体内容来源不一、喜追热点、信息真假难辨,读者偏重泛读,不利于调动读者想象力与领悟力。
《大同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具有一定的区域服务性,对当地特定受众群体更有针对性。其对本地新闻信息报道较为全面,在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其在本地新闻的传播上服务更具针对性。前几年,《大同日报》在新媒体冲击下,发行量下滑明显,近两年出现稳步回升态势。
新媒体快速发展环境下 纸媒记者的转型与升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传统纸媒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让纸媒记者面临转型与升级的挑战,做全能型的记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全方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纸媒记者的角色亦更加多样化。作为纸媒记者,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文字采写能力,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纸媒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文”能以扎实的文字功底做好纸媒的新闻采写,“武”能在新媒体时代全面提升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成为多专多能的新闻人,更好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近年来,《大同日报》组织一线采编人员分批次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分别学习新闻理论知识和新媒体时代实操知识,接受媒体融合新理论新知识,对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新事物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受益颇丰,为全媒体融合做了良好的知识理论铺垫。
沉下来展现新闻职业素质
深入报道是纸媒的看家法宝,新媒体以快取胜,纸媒要扬长避短,做到以深取胜。作为纸媒记者,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在信息传播速度方面虽然不具备优势,但可以通过对新闻进行更深入的报道,从而以内容立身,以真正有力量的新闻赢得受众。在与新媒体的竞逐中,纸媒记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专业素质,对事件作出深度报道,从而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赢得引导舆论的机会。同时,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在新媒体时代,在释放海量信息的同时,虚假新闻也伴随其中,而纸媒记者必须怀着更高的职业素质,深入分析事件的真伪,以真实力量立于新闻表达的高地。近年来,《大同日报》在考评制度上进行多次深度改革,鼓励记者多创深度解析报道,薪酬向写出优秀稿件的记者倾斜,形成了多写好稿的良好竞争氛围。
融进去展现全方位职业能力
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下,信息纷繁复杂,纸媒记者首先要有新闻信仰,要有对新闻事业的敬畏之心,勇于弘扬社会正气,做到用事实说话,呈现出客观而真实的新闻报道,并善于灵活运用新媒体表达形式,开拓新阵地。
近年来,《大同日报》积极开展融合发展新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收效明显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报社在编辑系统中引入“中央厨房”全媒体信息处理平台,实现新闻产品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新闻记者在全媒融合的机制下,根据新闻信息的特点,以文武兼备的职业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产品的加工,形成多渠道传播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机制,新闻作品在纸媒与新媒体同步发送,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实现了新闻资源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新媒体快速发展环境下 纸媒的实践与探索
强化内容建设,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作为新闻媒体,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海量,但优质内容仍是稀缺资源,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思想性的深度报道与解读,仍是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在媒体融合发展之时,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必须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并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
对此,大同日报社在媒体融合发展时,做了大量有益的创新开拓。如《大同日报》、大同日报媒体公众号开辟了多个专题,其中《知乎大同》《飞鸟翔集》等栏目,以鲜活的内容、良好的表现形式,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与赞许。如《品鉴文物》栏目中,《用故乡的樽,酙北魏的酒,这是波斯王子的诗和远方》《只知道华严广场的连枝灯喷泉,大同还有这么多古灯》等文章,阅读量均达数万甚至10万以上;《遇见大同》栏目则展现出大同四时四季的美景,图文优美,让人倍增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如《大同蓝,百闻不如一见》《看!咱大同馆馆相连,“馆”饱眼福~》等,亦备受读者追捧。
突出价值追求,展现主流媒体责任担当
作为地方党报,大同日报社以传播主流新闻为责任,担纲着服务好全市中心工作及为广大市民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长年的发展积淀,使报社拥有一大批新闻素养过硬、采编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新闻传播内容。在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在坚持把纸质媒体内容优势继续做大做强的同时,与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大同日报新媒体开辟的多个栏目极具服务性,如《云中观潮》《我为群众办实事》《走进乡村看小康》《民生警务》等,备受市民关注。同时,开辟的具有趣味性的知识性栏目如《知乎大同》,发布的推文《啥?古人也要考驾照?而且还有科目》《说说过年“贴身”的那点事》等,融知识性与服务性于一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融合发展创新机制
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大同日报》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为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内部结构上,大力扩展大同新闻网的规模,吸纳一大批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人,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并组建视频部、音频部等,丰富传播形态和传播样式,构建起新媒体矩阵,包括微信平台及抖音、快手账号,使媒体传播更加快捷、覆盖更加广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调整、创新,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的问题,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让大同日报社成为持续保持良好公信力、影响力与强大传播力、辐射力的全媒体发展新型报业集团。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