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场上的“粮食护航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0-14
王迪(右)在哈尔滨南收费站采访黑龙江省高速通行保障情况。(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当人们沉浸在阖家团圆、休闲放松的欢乐氛围中时,却有那么一群人,依旧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于他们而言,假期不过是又一个忙碌且充实的工作日。对于记者而言,这也是捕捉新闻现场、记录节日坚守的绝佳时机。
10月4日一早,我匆匆赶到哈尔滨铁路物流中心五常营业室。踏入货场,眼前的景象瞬间将我卷入一片繁忙之中:机器轰鸣声交织,工作人员穿梭往来,每一个身影都透着紧张与有序。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正值粮食运输的高峰期。五常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粮食外运工作尤为重要。面对激增的运输需求,这里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懈怠。
我迅速打开相机,将镜头对准了当天的集装箱吊装作业现场。只见司索工刘松涛手持对讲机,眼神坚定地发出指令:“吊车已解锁,可以动吊。”紧接着,起重机司机王树伟熟练地推动操纵杆,吊车缓缓启动,锁具一点点爬升,装满粮食的集装箱被稳稳吊起,准确无误地被放置在指定的平板车上。
王树伟从事吊车作业才3年,但此刻的他,操作精准,已然是一名“老”司机。他告诉我:“开起重机这活儿,心要细,胆要大。操作既要稳当,也得利索,粮食转运才能高效,让全国人民过节就能吃上咱五常今年的‘鲜’大米。”他的话朴实而真挚,让我对这个岗位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营业室为保障高效畅通所做的努力。
负责人刘英伟介绍,近期营业室每日的大米发运量都在600吨左右,货随时拉来,他们随时装车。为了做到这一点,营业室提前组织专人深入粮食主产区与重点企业,全面摸排货源,精准掌握了粮食的产量、品种及客户运输需求。他们还提前科学编制了国庆期间的粮食“日历装车计划”,精确到每日装车量、作业站点与运输线路,确保了装车工作按图推进、高效有序。同时,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同时,也秉持人文关怀,通过优化排班模式,确保员工张弛有度,既能得到充分休息,也能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
采访过程中,一家大米企业的负责人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新米上市,讲求一个‘鲜’字,我们都急着把最新鲜的米送到市场。这时,铁路成了我们最可靠的伙伴,随时发货,节假日无休,而且价格划算。这种高效、优质的服务,能满足我们企业的发货需求。算下来,我们每年通过铁路能发运100吨大米。”
听着他们的话,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当别人在享受假期的悠闲时,很多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保障粮食运输的畅通无阻默默付出。他们的坚守,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千家万户的承诺。
当我结束采访,离开五常营业室时,大米已经装车完毕,等待运转部门将车辆调入站内进行统一编组挂出五常站,运送至全国各地。
假期时光,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沉浸于节日的欢愉氛围之中,却也踏上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旅程——奔波在新闻采访的第一线。从繁忙的铁路货运枢纽,到哈尔滨各高速路口间的滚滚车流,再到服务区里的人来人往……我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坚守的瞬间,将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通过文字与影像的力量,将这份温暖与力量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担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