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731》:揭露“至暗时刻” 勿忘历史来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4
长春这座曾被侵略阴影笼罩的城市,因一部承载着民族伤痛记忆的影片,再次成为回望历史、守护真相的重要坐标。9月17日晚上,吉林长春长影电影院门前车水马龙,电影院偌大的停车场,更是一位难求。当晚,由赵林山执导,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孙茜等主演的电影《731》在长影电影院举办了“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主题首映礼,前来观影的人们怀着感伤、复杂的心情落座,当银幕上“731”的字样亮起,影厅瞬间陷入无声的凝重。
9月18日,《731》正式上映。那段不容篡改的黑暗历史,以最真实的影像呈现在观众眼前,这既是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告慰,更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望。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9月22日12时50分,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已经达到12.4亿元。
照见人性之恶的镜子
电影《731》主要讲述了在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我国东北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内容,影片以艺术的镜头语言,刻画了侵华日军反人类的暴行,以及遭受非人对待的被实验者的绝望,给世人以战争警示,凸显和平的可贵。
“作为长影集团的一名导演,我骨子里也流淌着长影的红色基因,将这样一个题材、一个历史事件真实地呈现给观众,责无旁贷。”正如赵林山所言,“我们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揭开伤疤,而是要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
“《731》已经不是一部电影,是穿越时空的一声警钟,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借助影像的力量,让历史真相不被遗忘,让和平信念代代相传。”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电影《731》总出品人庄严表示,《731》是对历史题材内容的深刻洞察,是努力让银幕成为照见民族记忆精神载体的深耕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对于历史叙事、民族记忆传承的用心和责任。
影片采用多线叙事结构,既刻画侵华日军内部的权力倾轧与人性扭曲,又聚焦被实验者的隐秘抗争,在操纵者和被实验者绝对悬殊的权利对比之下,让被关押在七三一特设监狱中每一个生命的麻木和绝望被呈现、被感知。
“《731》不是一部贩卖苦难的电影,而是一面照见人性之恶的镜子。我们试图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让观众看到战争如何异化人性,而绝望之下又如何迸发微光。”赵林山表示。
每一处细节有史可依
电影《731》集结了一批优秀的历史专家、电影创作者、资深制片,在创作过程中力求“每一处细节均有史可依”。
作为一部聚焦侵华日军反人类罪行的影片,《731》并非简单复刻历史,而是一场基于海量史料的“真相重构”——从跨省联合制作,到邀请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担任历史顾问,再到查阅8000页解密报告、423小时原队员供述影像……影片从选题立项到如今公映,整整用了11年时间。赵林山回忆说,面对浩瀚的历史史料,创作团队挣扎了六七年时间。“剧本是在取证后两年形成的,这个过程很漫长,我拍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历史的证据。”
“我们不仅要呈现暴行的表象,更要通过影像唤醒国际社会对战争伦理的深刻反思。”赵林山介绍,在制作层面,《731》制作团队以近乎苛刻的态度追求真实。大到四方楼场地的全景搭建、建造“特别移送”的火车车厢;小到人物装造细节、衣服缝线位置都反复琢磨、极其考究。
“我在6年跨国取证的过程中发现:单靠展示冻伤实验、人体实验,已经不能完全呈现我的新发现,就像电影开头提到的‘用健康换自由’等谎言,都是我们从大量史料的细节里提炼出来的。”赵林山说,《731》更多的是对人性尊严的关怀,挖掘的是人们在绝境中的挣扎。他希望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成为这段历史的“求证者”,通过达成更普遍的共识,团结更多和平爱好者一起前行。
80年前,我们用鲜血赢得和平;80年后,我们以电影守护记忆。电影《731》恰似一声钟鸣,让每一个观众都能从中听见历史的回声,并以此警示历史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