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立体叙事带来侠义共鸣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4
在当下古装剧题材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武侠作品却愈显稀缺。武侠题材不仅是深植于中国文化中的独特类型,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观众正义与热血的“武侠梦”。改编自武侠大师温瑞安原著《神州奇侠》的古装新概念武侠剧《赴山海》正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热播,该剧由成毅、古力娜扎等领衔主演,以“成长”“守护”“结义”为核心,打破传统武侠叙事的窠臼,用更贴近当代观众的语言与结构,为武侠题材开辟新的可能。
《赴山海》用一条扎实的成长线串联起主角萧秋水与江湖命运的走向,也将从“武”到“侠”的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进程。初入江湖时,萧秋水只想凭武功自保,对纷争避之不及;而当他与邓玉函、左丘超然、唐柔组成“神州结义”,共同面对金银钱庄危局和护送吴老夫人等生死考验后,他开始学会把个人安危置于集体之后;唐柔的牺牲更是萧秋水成长的转折点,推动他从一个只想生存的青年成长为守护同伴、承担重任的侠者。
《赴山海》通过紧凑而层次分明的剧情节奏,将人物的抉择、阵营的冲突与群像的互动自然交织,构建出既真实又富有张力的江湖世界,观众得以看见侠义精神在一次次抉择中的具象化,这也让《赴山海》超越了单一的武打爽感,呈现出兼具情义与思辨的武侠新叙事。
在许多武侠叙事里,主角往往天赋异禀,一路开挂逆袭,情节更强调爽感,而忽视人物真实的情感与动机。《赴山海》则选择回到“侠义”的初心,以萧秋水的挫败、犹疑与觉醒作为叙事核心,将角色成长的阵痛与蜕变真实呈现给观众。通过扎实的成长线和多维群像交织,呈现出一个既有冲突张力,又有人情温度的江湖。
萧秋水的成长,不是传统叙事里的顺风局,而是从挫败和迷惘到一步步地主动突围。初入江湖,唐柔之死让他第一次直面生命的重量;英雄令被夺、含冤被废武功将他推到孤立无援的境地;权力帮的算计、家族的误解更是几乎将他压垮。但困境并没有击毁他的意志,反而磨砺出更强的斗志,让他在绝境中寻找翻盘的可能。无论是设伏揭穿屈寒山,还是失去至亲后再次拿起剑,萧秋水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成长和选择的代价,也一步步锻造出更坚定的心智,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人物的蜕变。
更重要的是,萧秋水的成长不只停留在个人命运的起落,而是进一步延展到对整个江湖的责任感,他不再只是为复仇而战,而是以“浣花第三子”的身份主动扛起守护萧家、守护江湖的重担。此时的“侠”,不再是少年意气的拔刀相助,而是一种在笃定目标之后的担当。萧秋水的成长让观众看到,侠义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可抵达的精神境界——哪怕身处困境,依然能坚守信念,在艰难抉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义”。
武侠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高光,而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的牵绊与守望。萧秋水的成长,也牵动着身边每一个人的命运——在揭穿屈寒山的过程中,唐方始终不离不弃、冒险相救;铁星月、邱南顾从昔日的对手变为并肩作战的盟友;萧雪鱼在关键时刻选择信任与守护;少林、武当等江湖门派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支持萧家……这些人物的选择,让观众看到江湖不仅有刀光剑影的冲突,也有彼此扶持的情义,群像的弧光共同织就了一个鲜活、有温度的武林。
《赴山海》以现代叙事手法重新诠释经典武侠世界,剧集将江湖恩怨、家族责任、个人抉择与当下观众熟悉的价值取向结合,以更紧凑的冲突和更真实的心理动机推动人物成长,让观众看到“侠”不仅是拔刀相助的勇敢,更是思考之后的选择和担当。这样的表达使“侠义”成为能被观众理解和感知的现实议题,既保留了传统武侠的精神内核,又让其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