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仪字库:
AI赋能 古老文字焕发新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2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汉仪以“字里人间”为主题,重点展示了数字化焕活经典版本、智能化拓展字库场景、IP化重塑汉字价值等一系列创新实践。 北京汉仪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图
在AI技术凭借广泛覆盖面与深远影响力重新定义各行业运行逻辑、重塑产业生态的当下,出版业同样面临转型关键期的多重考验——技术与业务场景的融合难题待突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需把握,传统商业模式的升级也迫在眉睫。
在此过程中,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的专业支撑,正成为打通出版业AI转型“堵点”的关键力量。9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实地探访北京汉仪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仪),对话公司副总经理马忆原,深入了解该企业如何持续开发字库产品,为图书出版等领域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深耕字库产品
成为出版业可靠伙伴
汉仪自1993年成立以来,便以“传承汉字文化,技术驱动设计,创新生活之美”为目标,2022年凭借“数字+文化”的定位登陆创业板,成为上市公司。
在出版领域,汉仪的字库产品早已成为行业“老朋友”——经典字体书宋一、书宋二以笔画均匀、阅读舒适的特点,长期服务于学术著作、文学典籍的内文排版;汉仪中黑、大黑因视觉冲击力强,常被用于图书封面与标题设计,深受出版社编辑青睐;汉仪中宋字面大小适中,结构平正严谨,其不张扬的正文字体特性,使得其广受出版业喜爱。
近年来,汉仪聚焦出版行业细分需求,持续迭代产品。针对古籍出版与传统文化类图书,其与国家图书馆旗下的国图创新联合开发了“汉仪国图创新山海经”和“汉仪国图创新红楼梦”字体。研发团队先对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古籍善本进行高清扫描,提取字体的结构特征与笔画风格,再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刻;考虑到《山海经》中大量生僻字在常规字库中缺失,团队专门整理书中400余专属生僻字进入字库。该字体推出后,恰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筹备《小小山海经》一书,汉仪的这款产品及时解决了书中生僻字的需求,让书籍内容得以完整呈现,也印证了字库产品对出版行业的独特价值。
AI赋能文化传承
构建“线上+线下”传播生态
“AI研发不是近年的跟风尝试,而是汉仪深耕多年的技术方向。”提到AI研发,马忆原介绍,早在2016年,汉仪便启动汉字AI研发工作,如今这一技术已成为推动文化资源转化的核心动力。
汉仪今年与敦煌当代美术馆合作的“敦煌体”项目,以“让流失的文明回家”为初心,聚焦汉字书体演变的关键节点——隶楷之变,精选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法句经》《成实论》《妙法莲华经》等不同时期典型写本作为母本,展开对海外敦煌写本的数字再生探索。母本中的文字为手写体,笔画形态各异、磨损程度不同,传统人工数字化难度极大,汉仪团队先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对古籍文字进行高精度扫描与特征提取,再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模拟古代抄经人的书写习惯,生成风格统一的字体初稿;随后设计师团队逐字优化,调整笔画的弧度、力度,确保字体既保留手写的灵动性,又符合现代排版规范。
马忆原坦言:“若没有AI技术,像‘汉仪文润宋韵’‘敦煌系列字体’这样需要大量细节还原的项目,至少要耗费数倍时间,甚至根本就难以实现。”
汉仪还进一步打破线上线下界限,构建“内容传播+场景落地”的数实融合生态。
在线上端,汉仪搭建字库在线化平台——字由,对旗下及行业内的字库资源进行多维度“标签化”,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即可快速筛选适配字体;平台还嵌入AI选字、AI推荐功能,例如用户上传图书封面设计稿,系统可自动推荐匹配相应风格的字体,大幅降低出版行业的用字门槛,目前平台已服务超千万用户。
在线下端,汉仪则联动文化机构,打造沉浸式汉字体验场景。今年7月16日,汉仪与国图创新在天津联合举办“字里人间·红楼山海”古籍文字生活方式展。展览以《红楼梦》《山海经》字体为核心,通过多媒体投影、互动装置等形式,让观众直观感受古籍文字的演变历程。现场还设置文创区,将字体元素融入书签、帆布包等产品。
此外,汉仪字库基于“博物汉字”IP,落地殷墟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甲骨文奇遇记》,通过XR技术构建出虚实融合的叙事现场;接连在苏州博物馆(西馆)、浙江图书馆(之江新馆)推出《有趣的甲骨文》VR体验展,观众佩戴VR设备即可“穿越”到殷商时期,在虚拟场景中学习甲骨文的字形演变与文化内涵。
激活汉字价值
从热门联动到经典文化活化
在马忆原看来,数智时代的汉字不仅是交流工具,更可通过IP化开发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基于此,汉仪字库形成“热门文化IP联动+经典汉字活化”的双轨路径,让字库从“实用工具”升级为“文化符号”。
让汉字与现象级作品深度绑定,这是汉仪近年来的重要发力点。《黑神话:悟空》上线前,汉仪团队便取欧体行楷劲峭、险峻之神韵,设计出“汉仪黑神话”字体;《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期间,汉仪合作开发安卓系统虚拟主题产品;对近期爆火的《浪浪山小妖怪》,汉仪也迅速推出配套输入法皮肤和QQ主题装扮等个性产品,以可爱灵动的设计风格,吸引年轻用户关注。
马忆原以汉仪经典字库的持续开发为例,展现对数字产品持续进行开发的价值。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汉仪颜楷”,以唐代颜真卿《颜氏家庙碑》为原型,是国内较早的书法类数字化字库之一,因风格庄重典雅,长期被用于传统文化图书排版。30年后,汉仪团队耗时两年补全其繁体字库,还结合颜氏家族的官职经历、唐代官服文化中的“青云纹”元素,开发“青云直上”主题图库,将字体与吉祥图案结合,衍生出徽章、背包等文创产品,让颜楷从印刷字体变为可触摸的文化产品,生动展现优质内容具有持续开发的价值。
汉仪正通过“文化资源数字化—字库产品智能化—汉字意义在线化”的再生模型,持续拓展汉字的价值边界。马忆原表示:“汉仪期待与出版业同仁深化合作,以技术为笔、文化为墨,共同书写数智时代汉字文化传承与出版创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