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书业聚集成街市 温故新知引来爱书人
——“旧书新知”系列报道·广州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2
以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基底,打造“阅读+文化体验”复合空间,强化实体书店作为城市精神地标的功能属性,广州市的古籍书店与旧书市集成为凝聚惜书人、爱书人、藏书人、读书人的淘宝天地。在策划推广“旧书新知”活动的过程中,广州将繁荣古旧书业市场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相结合,实现书业传承与商业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作为“书香羊城”2025广州全民阅读活动的组成部分,广州的“旧书新知”活动探索构建“回收—展示—交易—置换”的全链条,通过古籍展销、文献易主、旧书漂流等交易场景,进一步激活古籍旧书在当下的应用价值,形成文化传承与商业转化的良性循环。
盘活主渠道旧书收售功能
广州的“旧书新知”活动将古旧文献分为古籍、珍稀文献、旧书三大类,并根据文献种类划分不同的展销场景,如古籍、珍稀文献主要针对机构用户、个人读者的藏书需求,而旧书主要针对读者知识传递的流通场景。
具体而言,如古籍,是指时限在1911年之前,以雕版、刷印为主要工艺形式生产,以卷轴装、经折装、线装等形式装帧的书籍;珍稀文献,是指中华民国年间刷印、影印、铅印的中外书刊;旧书,是指解放后出版的中外书刊、影印古籍、古籍整理校勘文献。
广州购书中心的观古堂、广州市新华书店的古籍展销专区专架,按经史子集陈列的旧版线装书与古籍整理校勘文献,一直深受藏书人的好评。在“旧书新知”活动中,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经营的上述两大品牌门店主要承担古籍流通的渠道功能,每季度举办本地文化古籍展、旧书品鉴会等主题展销活动,由本地学者、书店职工担任讲解员。作为广州购书中心观古堂的常客——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周松芳表示,国有实体书店在古籍专区基础之上,可以开辟旧书收售专区,进一步盘活主渠道的作用。
此外,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旗下各门店也因地制宜实施主题分区设计,满足“旧书新知”的不同流通场景。如旧书文化区设置古籍展示柜、旧书漂流架,搭配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特色的历史装饰元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形成联动产品线;互动体验区增设自习桌、文化沙龙桌,配备智能扫码借阅设备,实现“旧书阅读+社交”功能。
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专区采用低成本改造,利用二手家具、本地艺术家作品装饰,将展销场景与阅读场景合一,如冷光作为展销区、暖光作为阅读区。
在旧书回收方面,广州的“旧书新知”依托社区合作与线上预约双通道推进。门店与周边社区合作设置旧书回收箱,定期回收并筛选优质旧书。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供旧书估值与上门取件服务,在运营初期采用外包物流降低成本。
文旅场景赋能古旧书籍流通
广州被誉为千年商都,在经年岁月之中,经营书坊、书肆、书局的传统绵延至今,古旧书业聚集成街市也成为广州出版发行业的一道风景。
周松芳介绍,旧时的双门底(今北京路)一带,书坊聚集,到清末民初已形成书店一条街;民国年间的永汉北路(今北京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纷纷在广州设立分馆、分局,经营古籍善本、稿本、钞本;解放后至今,众多实体书店仍集中在北京路上。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北段的广州古籍书店,已有68年历史,自1957年成立至今,从传统古籍旧书收售转向现代多元服务型书店,成为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也是北京路新华书店群合力再造“广州新文道”的发力点之一。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一家专业古籍书店,该店以博物馆理念经营,除了古籍收藏,还提供古籍修复、文人空间定制、瓷器修复等衍生服务,强化与读者的深度连接。据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古籍书店卓有成效地挖掘、挽救了大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旧书新知”活动中,古籍书店更是通过文化传承向读者展示古籍的生产制作流程,增强文化传承体验。从文字内容反刻梨板、刷印、装订、锁线、上封皮、贴签,每一步都凝聚匠人心血。
据了解,北京路作为书坊一条街,过去各家书店经常派员到民间各地开展古籍旧书收购工作。多年来,收回不少有历史价值的古旧书刊和革命历史文献,有的已被多家图书馆、博物馆收藏。至今,广州古籍书店仍然拥有丰富的古籍藏本,如代表晚清广东官刻本较高水平的刊本《纪评苏诗》曾是书法大家傅增湘的旧藏,摩崖石刻《西狭颂》拓片等皆藏于店中。
探索旧书回收与门店营销相结合
在广州的“旧书新知”活动中,其工作思路围绕实体书店创新升级展开,即文化赋能场景、旧书业务循环、轻量化与数字化并举。与古籍展销与主题分享所针对的藏书受众不同,旧书漂流与置换活动更加注重搭建线上对接需求、线下实现交易的知识传递流通场景。活动依托现有线上平台,如微信小程序、抖音小店,搭建旧书流通体系,降低自建系统成本,重点优化用户体验与资质合规性。
针对旧书漂流与置换活动,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制定旧书漂流规则,并采取门店与社区、学校、图书馆联动的方式开展旧书市集。读者捐赠旧书可以兑换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幸会”会员积分,用于置换其他书籍或文创产品。
以岭南书店、广州集雅斋为例,旧书回收与实体书店营销的有机结合,不但促进旧书产品线的泛文化消费,也让门店创新经营业态,在服务特定读者客群的同时,不断拓展与古旧书业相关的文化产品线。
岭南书店是广州首家以岭南风物为主题的茶文化艺术品阅空间,店内云集古今中外稀有的名家著作珍藏版书籍,通过旧书市集推动旧书活化利用。
广州集雅斋专营中国书画艺术品和文房四宝,以手工装裱、木版水印、非遗制笔等传统技艺闻名,该店常年收购的古籍、碑帖、拓本、字画等文献,通过旧书市集培养了众多读者收藏爱好。
在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藏书与讲古相结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刘斯奋等诸家以古籍旧书为载体,推动“书香羊城”2025广州全民阅读活动在基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