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系列丛书
秉笔修正史 丹心铸经典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2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系列丛书。丛书的出版凝聚着出版团队与作者的心血,成为大家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以修正史的自觉,启动编辑工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系列丛书,是由军事科学院牵头组织编写的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的一个系列。丛书从2016年8月正式启动编写,全国近20个研究机构和院校的数十位抗日史研究专家学者共同参加,历时近10年,最终形成23种32卷的鸿篇巨制,共计1200多万字。
基于了解和信任,军事科学院找到与其合作多年的编辑部主任杨美艳,希望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拿到书目后,杨美艳意识到,这是一套极为厚重和重要的丛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便立即向社领导汇报。社领导高度重视,要求高质量出版丛书,并赶在大阅兵之前推出。
在编辑过程中,人民出版社编辑团队与作者团队多次举行座谈会,大家形成共识:必须以修正史的觉悟,确保丛书高质量按时出版。
丛书的政治意义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开辟和扩大敌后战场,为支撑全国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丛书的出版,对于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关键性作用等重大历史、政治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丛书还具有填补学术空白之功。丛书包含《八路军抗战史》《新四军抗战史》《东北抗日联军史》《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史》,弥补了之前没有较大篇幅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开展抗日战争历史的缺憾。丛书包含《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史》《晋绥抗日根据地史》《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等17部根据地史,这是国内首次集中出版专门的中共敌后根据地抗战史。其中,东南满、吉东、北满三个东北地区根据地的研究,展现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抗侵略者、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光辉历史,用史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早发动者和组织者。淮南、淮北、皖江、浙东、华南等根据地史,首次较大规模地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在其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展开敌后斗争的历史。可以说,本丛书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集大成之作。
正是深刻认识到本丛书的价值,编辑团队达成了重要共识:务必从史料剪裁、编辑规范等各方面下大功夫,努力让丛书不仅成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书,而且成为能够传诸后世的精品力作,成为后世研究敌后抗战的正史。
经过多次与作者召开座谈会、碰头会,编辑团队最终确立了以下编辑原则:第一,丛书为严肃的历史研究著作,语言要平实、简洁,避免演绎成分,所有史实必须典出有据。第二,丛书在内容上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相互衔接,达到每本书独立成史,同时又相互呼应、相互印证的效果。第三,丛书在体例上要统一。为了避免重大表述、体例格式的“各自为政”,编辑部拿到书稿后,即让各卷责编浏览书稿,一起讨论格式规范、术语表述、引文注意事项等问题,提炼出近20条编校注意事项,并在审读和编辑加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最终编校要求,保证了丛书整体上的统一。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事研究中心原主任张从田负责与出版社的对接,对编辑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及时将编辑原则传达给各卷作者,同时推动出版过程中诸多关键节点的工作,有效节省了出版时间。
以拳拳爱国之心,在编辑过程中精益求精
本丛书体量大,可谓卷帙浩繁,且必须在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重要节点推出,编辑任务极为繁重。在社领导指导下,编辑团队以拳拳爱国之心,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顺利完成了这一任务。
首先,编辑团队整合力量,各展所长。在分配书稿时,充分考虑编辑籍贯、求学地等,确保各卷次编辑对所负责书稿涉及地域相当了解。事实也证明,熟悉该地域的责编确实更容易发现书稿中的人名、地名等错误。比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书稿中有一处“日军退往沙河”,这股日军当时正在山西活动,但沙河位于河北邢台,从地图上看,责编认为很可能是山西“砂河”的笔误,经作者核实更正为“砂河”。
其次,编辑团队以出信史、出精品的决心,对书稿反复打磨。虽然丛书出版时间紧、任务重,但编辑团队以逢错必改,甚至不惜推倒重来的精神,不断推敲、打磨书稿。例如,吉东卷在编辑的坚持下,前后做了5次大的修改。同时,编辑团队也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排除各卷间的说法不一致等错误。例如,东北抗联卷和吉东、北满、南满三卷研究的区域多有重叠,责编就人名、地名、史实等及时进行交流,避免了一些错讹。譬如,在吉东卷中出现了“别拉炕”这一地名,在东北抗联卷中却写作“别拉坑”,究竟哪个对?责编分别查阅资料,与作者核实,甚至向在东北地区的师友求教,最终确认应该为“别拉炕”。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
再次,编辑团队与作者默契配合,良性互动。本丛书能够及时、高质量出版,离不开编辑团队的耐心细致、加班加点,更离不开作者认真、高效的配合。例如,浙东卷主编杨福茂先生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眼睛也不好,但每次请他通读书稿时,他都责无旁贷,一方面敦促写作团队认真通读,同时自己也戴上眼镜一字一句地通读书稿,令人感动。又如,晋冀鲁豫卷第一作者高春平,白天要承担山西地区的抗战纪录片的顾问工作,每次编辑将修改意见、存疑之处整理成邮件发给他,他当天必复,很多邮件都是深夜回复的。编辑劝他注意身体,他回复了这样一条微信:“这本书是我这一生做学问下功夫倾注心血最多的一本,想想日帝的滔天罪行,我就夜不能寐。”晋绥卷作者李蓉、叶成林十分严谨认真。书稿中在一处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武器的史料中,列有“掷弹筒”和“掷弹筒弹”,当时编辑以为是写重了,就删掉了其中一个。在看清样时,他们一眼就看出了编辑的修改,向编辑解释说,掷弹筒是枪械,掷弹筒弹是炮弹,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在反复打磨书稿的过程中,编辑与作者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2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系列丛书正式出版,读者普遍反映,“丛书政治性强、学术把关严,史料丰富、史实准确,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口碑传播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精品丛书为媒,唱响红色文化最强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更多人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续写奋斗华章!
(作者系人民出版社哲学与社会编辑部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