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为创意“撑腰”、为产业“点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8
一个西瓜能卖到百元,一把吉他畅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风筝、年画等传统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在山东潍坊,这些生动景象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驱动引擎——版权。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锚点,推动创意成果落地开花,激活市场主体,成为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潍坊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全市域参与、全方位服务、全链条保护、全产业推动的版权工作“四全模式”,以版权保护为切口,赋能城市经济发展,让潍坊版权故事新篇不断。
创新不仅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一座城市对版权保护与价值转化的重视,正是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潍坊是山东省内叫得响的文化大市,历史文化资源积累深厚。“世界风筝都”“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金石之都”“中国画都”,这一张张国际文化名片,需要一个个特色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撑,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水平。
调动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在“四全模式”推动下,潍坊不少特色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享受了版权带来的经济红利。如风筝产业链条聚集700多家生产企业、设计制作风筝1500多种。版权工作的深入实施,积极引导风筝企业增强版权意识,加大行业知识产权监管力度,加强创意创新成果的版权保护。随着知识产权的巨大作用日益凸显,公司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如今,潍坊风筝产业年销售额达到20多亿元,销量占国际市场80%以上、国内市场85%以上。
版权作品若不能充分实现经济价值,就难以持续发展。激活“一池春水”,版权的核心在于运用,价值在于转化。除了赋能“版权+文化”,赋能“版权+工业”、赋能“版权+农业”的生动实践正在潍坊遍地开花。
比如,有着“丝绸之乡”美誉的潍坊昌邑市深入探索版权工作与纺织产业发展的“交汇点”和“共振区”,不断建强执法监管、纠纷调解、版权服务、创新扶持“四大体系”,全力助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集版权咨询、花型交易、作品登记、版权保护维权于一体的“山东省纺织版权数据运营中心”。版权意识已经贯穿全产业链,纺织产业发展不仅更有底气,当地也因版权保护发展更有动力。截至目前,昌邑市纺织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60亿元。
无论是助力农产品“华丽转身”,还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跨界融合”,潍坊的案例都表明,版权保护的是原创力,激发的是创造力,提升的是竞争力,最终塑造的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