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山东潍坊:
“四全模式”激活创新之源,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8
▲梦金园珠宝在深圳文博会潍坊版权厅展出,独特的设计吸引观众驻足。
山东省潍坊市委宣传部 供图
▲在昌乐县鄌郚镇昌韵达乐器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安装电吉他琴弦。
作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发源地,山东潍坊具有悠久历史和文脉传承,“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金石之都”“中国画都”等国际文化名片,更见证了其文化的璀璨多彩。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潍坊带来了版权资源的勃勃生机,成为当地版权产业特色发展的源头活水。
版权是一个城市创新的生命线,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潍坊市坚持以全市域参与、全方位服务、全链条保护、全产业推动的“四全模式”推进版权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8.21%,实现版权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国家版权局公布的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中,“山东省潍坊市打造版权工作‘四全模式’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入选版权产业服务类典型案例。
全方位展现版权服务新面貌
郭牌西瓜营养丰富、色味俱佳、健康无公害,由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一个西瓜在北京、上海等高端商场轻松卖到百元以上,是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瓜”。但这一傲人成绩背后,离不开当地版权工作的保驾护航。
原来,郭牌农业种植的西瓜质量虽不断提升,但市场上冒牌产品不断出现,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发展严重受阻。当地政府和版权部门实施版权赋能农业后,“公司围绕‘三品一标’,边创新边应用边进行作品登记,实现了创新、应用、作品登记的无缝衔接,20余项国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事项申报了国家专利,也纳入作品登记范围”。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猛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以“版权保护+农业发展”为载体的农业现代化品牌打造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郭牌西瓜”年产值近3.4亿元。
这样的案例在潍坊不胜枚举,成为“四全模式”推进版权工作的生动缩影。在该模式驱动下,2023年潍坊成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再添一张国家级城市名片。
“凝聚合力,构建全市域参与新格局;健全机制,展现全方位服务新面貌;依法护航,塑造全链条保护新模式;精准赋能,打造全产业推动新引擎。这是‘四全模式’的主要做法。”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路全东提到。
据了解,在健全机制方面,潍坊丰富服务载体,打造教育、纺织、黄金珠宝等十大版权服务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全影Tin链,建立民间艺术品备案鉴定中心和民间艺术品“DNA”数据库,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作品登记交易、产品展示、确权维权等“一站式”服务。在全链条保护新模式方面,潍坊出台《著作权纠纷“三调一诉”实施办法》,成立版权纠纷调解委员会,明确纠纷调解和转诉的处置程序。运用AI鹰眼识别系统开展全网监测,为著作权人维权和版权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版权要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全产业推动新引擎上,赋能‘版权+文化’,设立山东省艺术版权数据运营中心,加大特色非遗项目创新扶持力度,打造天成风筝、杨家埠年画等一批版权赋能的文化产业名牌。赋能‘版权+工业’,推动工业版权价值应用转化,加力培育梦金园、街景智能制造等工业版权精品。赋能‘版权+农业’,助力潍县萝卜、寒亭西瓜、寿光蔬菜、青州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在技术研发、LOGO设计、产品包装等环节提升品牌价值。”路全东介绍。
线上“零距离”打通“最后一公里”
实践证明,“四全模式”推动版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果显著,一个个版权创新的成果纷纷涌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全市域参与”显著提升版权保护意识。路全东透露,近年来,潍坊坚持顶格推动、部门分工协作,引导全市各界参与版权工作,通过版权宣传周、“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专栏、版权知识普及系列动漫等强化版权全媒体宣传,切实提高了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
高密市红高粱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聂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聂家庄泥塑的最年轻代表性传承人,始终把系统性保护聂家庄泥塑作为初心使命。“在日常的实践中,既注重创作生产,又注重版权保护,秉持‘无版权不上市,上市必有身份证’的理念,新创作出的泥塑作品都会第一时间进行作品登记。”聂鹏说,目前,公司已经拥有登记作品100件。
保护版权就是保护创新。“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为作品申请版权证书后最大的收益是市场上的盗版侵权产品少了。”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训直言,在没有对产品进行作品登记之前,辛苦设计的产品上市后,随即就会出现盗版产品,久而久之,大家的创作热情日益消减,好的作品也就减少了。版权保护让公司得到了实惠,员工积极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
全方位服务才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建立了十大作品登记服务平台,创新开发手机APP,在山东省率先开展著作权登记掌上办理,实现作品登记交易服务‘零距离’。建立版权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全省首家版权智库30名专家精准对接重点版权保护企业(园区)。”路全东说。
比如,山东省艺术版权数据运营中心构建了“作品登记+成果转化+全网监测+一站维权”的全链条运营模式,该运营模式不仅为文化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维权解决方案,还通过数据运营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版权保护—价值挖掘—产业赋能”的良性循环。负责运营该中心的山东全影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传宇透露,通过自主研发的鹰眼查询系统与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作品登记同步上链,确权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推动版权治理体系科学运行
在潍坊,维护版权发展的良好环境已然形成。昌乐县鄌郚镇生产乐器的历史已有50余年,是中国电声乐器产业重要基地之一。“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企业首次面临版权保护问题。通过当地版权部门的指导,企业为创新产品申请了作品登记,顺利打开了国际市场。”山东雅特乐器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卫国告诉记者,以自家企业为例,为冲击国外市场,公司创新推出了无头电吉他,并给这些创新设计都做了作品登记。依托作品登记,给吉他打上了自己的“身份证”,形成了独特的产品优势。目前产品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金额达2000余万元。
赵卫国介绍,如今的鄌郚吉他依托乐器行业协会注册“鄌郚”区域公用品牌,培育“EART”“KRAIT”等40余个自主品牌,共拥有35项专利、42项版权,在全球首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漆工艺应用于电吉他生产,打造全球首批“非遗漆艺电吉他”系列产品,推动产业从“贴牌代工”向“自主创牌”转型。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打开国际市场。
据记者了解,潍坊当地建立了教育、书画等行业版权保护发展联盟,构建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管与公共监督“四位一体”的版权保护格局。此外,版权工作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优势显著,潍坊积极探索版权与非遗、文创、旅游融合发展,加大农产品和工业创意产品保护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
版权应用价值转化、提升品牌价值方面,潍坊的创新探索案例不断涌现。如梦金园公司通过聚焦IP联名、新业态融合和工艺创新三类创新产品,截至2025年8月,共完成1408件作品登记,形成了具有梦金园特色的版权价值转换模式。梦金园公司办公室主任秦学敏介绍,将技术版权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梦金园成功打造了工业版权精品,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
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意产品为核心,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文旅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政府对版权保护的重视,是企业创新的强大动力,为企业良性和快速发展铺平道路,目前公司年营业额达2亿元。”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经理张继东表示。
面向未来,广阔的版权产业还有待挖掘、创造、保护和管理。“我们将继续深化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围绕版权赋能人才创新创业、产业建链延链,打造更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版权精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持续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深度挖掘民间文艺资源,推出更多具有较高的辨识度的优秀作品,推动版权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提升作品登记、交易、技术保障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版权治理体系科学规范、高效运行。”路全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