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刊
赞表里山河 汲前行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6
回望,是为了缅怀,是为了致敬,更是为传承弘扬与坚定前行。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中,山西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打击日本侵略军的主战场之一,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八路军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创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凝重而特殊的历史节点,《山西日报》推出八连版特刊,通过“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个篇章,创新形式、内容与表达,构建起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全景展现三晋大地在磅礴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让伟大抗战精神照耀壮丽征程的生动实践。
打破常规,构建时空对话叙事格局
本次策划采用“时空交响”的双篇章结构,形成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叙事格局,并打破了传统报纸版面的固有样式,通过八连版的形式强化主题表达,这在《山西日报》创刊76年历史中是首次。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篇章着眼于抗战精神的当代传承,通过多元视角展现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延续。版面采用手绘结合淡水彩的表现手法,以点缀金色的红绸带贯穿版面,巧妙串联起城市建设、数字经济、文化建设、交通发展等一系列富有现代气息的元素。整体风格清丽而庄重,画面右上角疾驰而过的复兴号高铁列车,象征着山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速前进、奋发向上的昂扬姿态。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篇章则聚焦历史本身,以翔实的史料和对珍贵文物背后故事的挖掘与回溯,还原山西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版面以巍峨雄壮、嶙峋陡峭的太行山与奔腾澎湃、气势恢宏的壶口瀑布作为视觉主线,贯穿4个版面,突出山西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历史地位。整体采用传统中式国画风格,融合朱砂、赭石与黑金等色调,运用浓墨重彩的表现手法,传递历史的厚重与“山河永固、红色江山”的深刻寓意。左侧设置顶天立地的山西抗战地图,清晰标注重要战役与历史事件,强化纪实性与叙事力。
两个篇章,双线并行,形成鲜明的时空对照,让伟大抗战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时代强音,化作激励三晋儿女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多元视角,打造立体化叙事体系
特刊在内容上突出宏观叙事与微观讲述相结合,构建起层次丰富、视角多元的叙事体系。
编辑部文章《山河永固 浩气长存》以恢宏视野和深邃笔触,系统阐释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融历史叙事、英雄赞歌与时代召唤于一体,彰显了以史为鉴、传承精神、开创未来的深刻主题;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撰写的《伟大的抗战精神 恒久的奋进力量》,则从史学视角出发,深刻解读抗战精神的内涵特质与时代价值,两篇文章共同构建起特刊的“魂”与“纲”,为后续多元叙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价值引领。
在内容呈现上,《山西日报》精心选取了中国共产党接管的第一座红色煤矿石圪节煤矿、播撒红色种子的基地太原平民中学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地标,分别从技术攻坚、绿色转型、立德树人等维度,展现红色基因在山西各领域的生动实践。与此同时,通过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等代表的深情讲述,从老区建设、强军为民、青春报国等角度切入,在具体实践层面展现革命传统的当代传承。
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使报道既具有思想深度,又有生活温度。
以小见大,实现跨越时空精神共鸣
在表现形式上,本次策划大胆创新,实现了多重跨越。
首先是时空跨越,通过历史与当下的对比呈现,让读者在古今对话中感受历史的纵深;其次是视角跨越,从基层干部到专家学者,从企业职工到青年学生,多元视角共同构建了抗战记忆的集体叙事;再次是通过对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版面语言的综合运用,增强报道的视觉冲击力和信息承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记忆”板块中,锦旗、铸字机、针线包等一件件文物成为叙事主体,通过相关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讲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人文故事,以“小切口、大情怀”的表达方式,让读者与历史人物建立情感联结,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叙述的方式,将1937年至1945年间关于山西与抗战的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既确保了历史脉络清晰,又突出了重要历史事件,与巨幅山西抗战地图形成“时空双轴”的叙事结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可触可感的抗战历史坐标系。
(作者张轶慧系山西日报社要闻编辑部副召集人,王黎系山西日报社要闻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