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党报融合之路的思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2
核心阅读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和舆论引导能力的系统性工程。廊坊日报社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是媒体融合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只有将党的领导贯穿融合发展全过程,才能确保融合不偏航、不失向、不走样,为融合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在媒介技术飞速迭代、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的当下,媒体融合已从“物理相加”迈向“化学融合”的深水区。如何以党建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以创新举措拓宽发展边界,以实践探索激活传播效能,成为媒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近年来,主流媒体通过党建赋能、跨域协作、产品创新等路径,不断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在守正创新中彰显主流价值,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作为地方党报,廊坊日报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内容为王、技术赋能、开放合作”的融合发展理念,以党建筑牢融合根基,以创新举措拓宽发展边界,以特色实践擦亮媒体品牌,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振”的转型,让主流声音在协同中放大、在共振中增效,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党报特色的融合之路。
党建引领:筑牢媒体融合的“根”与“魂”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和舆论引导能力的系统性工程。廊坊日报社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是媒体融合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只有将党的领导贯穿融合发展全过程,才能确保融合不偏航、不失向、不走样,为融合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强化政治建设是媒体融合的根本前提。廊坊日报社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媒体是党的喉舌”的核心要义。在日常采编中,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政治标准贯穿内容生产、传播分发、效果评估全流程,确保每一篇报道、每一个产品都经得起政治检验。
健全组织体系是媒体融合的组织保障。廊坊日报社通过“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模式,将党组织建在采编、技术、运营等关键环节,形成“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的工作格局。今年7月,受上游暴雨影响,廊坊市泃河出现显著涨水,报社闻“汛”而动,社领导亲自带队奔赴三河市防汛抢险一线。从积水漫街的社区到连夜鏖战的河堤,记者们用笔触与镜头记录抗汛瞬间,推出系列融合报道,彰显了党报在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
开放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朋友圈”
媒体融合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打破地域壁垒、行业界限,通过跨区域协作、资源整合,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融合生态,共同提升主流舆论的全国影响力。各地媒体正以开放姿态拥抱融合,在内容共建、渠道共享、品牌共塑中探索特色路径。
在区域合作中,廊坊日报社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区位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构建跨区域媒体协同格局。第八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报社谋划“全国媒体看廊坊”活动,与山东、重庆、新疆等25个省区市57个城市的110家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深入挖掘河北文旅资源,集中展示廊坊文旅发展成效。活动共发布宣传作品135个,其中日报整版46个、晚报(都市报)整版12个、新媒体产品77个,累计覆盖受众过亿。这场“主流声音”与“大众传播”的互动,以媒体联动为桥梁对接地方文旅资源与全国市场需求,既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更推动廊坊文旅IP从“区域热度”升级为“全国影响力”,为地市党媒“外向型传播”提供了范本。
在垂直领域,廊坊日报社聚焦特色产业和民生热点,与行业媒体、专业机构共建内容平台,尤其在激活本地消费市场中探索出“媒体搭台、政企联动、市民受益”模式。联合市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连续两年举办的廊坊城市生活消费节暨夏季汽车文化展,便是生动实践。展会通过“直播逛展”等线上活动延伸影响力,形成“媒体+政府+企业”的垂直合作闭环——既发挥媒体资源整合与传播优势,又借职能部门公信力规范市场,更精准对接市民需求,实现“活动聚人气、消费增活力、城市显魅力”的多重效应,成为媒体服务地方经济的典型案例。
实践创新:打造融合传播的“特色牌”
在媒体融合从“相加”向“相融”深化的过程中,技术迭代提供了传播载体的无限可能,渠道拓展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壁垒,但最终决定媒体影响力的,始终是内容的质量、温度与价值——唯有以创新思维深耕内容,才能让主流声音穿透喧嚣、直抵人心。
对地方媒体而言,内容创新需跳出“同质化报道”窠臼,在“贴近性”与“独特性”上突破。廊坊日报社推出的“百业显微镜”新媒体作品,摒弃传统行业报道的刻板叙事,以“记者沉浸式体验”为切入点:记者化身邮政快递员穿梭街巷、变身博物馆讲解员讲述文物故事、跟随交通警察站好“早晚高峰岗”……用文字记录职业细节,用镜头捕捉真实瞬间,用互动体验拉近与受众距离。这种创新不仅是形式革新,更实现了内容视角的转换:从“高处俯视”到“基层平视”,让普通人的故事成为主角,让民生小事折射时代变迁,赋予报道鲜活生命力。
内容创新更需紧跟受众需求变化,在“表达方式”与“传播形态”上求新求变。当下,受众信息接收习惯已从“文字阅读”转向“视听融合”,从“被动接收”转向“互动参与”。廊坊日报社“三角地news”视频号正是抓住这一趋势,以“短平快、有温度”的短视频为载体,让AI读报成为解放双眼的“听觉新闻”,将民生资讯拍成“街坊故事会”,把文化传承做成“非遗小课堂”……其传播本质是移动时代的“语态革新”:以精准定位适配场景,以贴近表达打破隔阂,以社交属性激活传播,更以价值坚守筑牢根基,让主流声音在“短平快”传播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重要纽带。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振”的转变,本质上是媒体从“封闭自我”走向“开放共生”的思维革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廊坊日报社将坚持“守正”与“创新”并重,既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又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内容为核心,打破内部壁垒、联动外部资源,通过机制创新让各环节、各主体形成“1+1>2”的聚合效应,让主流舆论在融合传播中彰显强大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作者为廊坊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