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造优秀新闻作品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2
核心阅读
学思贯通,知行合一。优秀新闻的硬核内容需要清晰的理论框架和价值观引领,需要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具体成果支撑,才能形成完整、有力、令人信服的叙事链条,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我们要强化学习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学理化阐释、国际化表达,把习近平外交思想精心打磨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将其核心理念融入“一带一路”故事和实践案例中,有力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天下情怀和魅力风范,凸显中国方案的独特价值和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主流媒体是适应媒介融合发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排头兵,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力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日报》作为中央主要媒体、国家英文日报和国际传播主力军,始终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着力做好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对外宣介工作,为突出向世界讲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故事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8月,《中国日报》推出的“习近平外交思想系列报道”,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22年5月至8月,《中国日报》特别推出“习近平主席的海外足迹”系列报道,获得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些获奖新闻是《中国日报》国际传播典范之作,凝聚着作者心血和智慧,体现出作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我们提高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强化议题设置,用真实、鲜活的人物故事承载宏大叙事
科学策划选题,增强国际话语权。《中国日报》精密策划、精准应对,将重大时政题材核心领导人报道与国际传播深度融合,以清晰、创新,具有全球普遍吸引力和道义高度的核心概念,引导国际舆论焦点。例如,“习近平外交思想系列报道”3篇主要代表作,分别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全球治理和多边体系”为核心议题,将全球南方作为议题设置和传播的首要目标群体,直击国际社会的“痒点”和“痛点”,并直接引用官方讲话、政策文件、权威背书、媒体报道等,着重强调核心议题和理念,列举实例介绍“一带一路”标志性合作项目可视化成果,成为议题落地的“活广告”,从而有效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精心选择视角,提升传播效能。《中国日报》充分利用人脉资源优势,重大时政题材积极引入国际学者、合作伙伴国官员、项目受益者等“第三方”的声音,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正面评价来佐证核心议题的价值和中国的贡献,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叙事的可信度、客观性和感染力。例如,“习近平主席的海外足迹”系列融媒报道的3篇主要代表作,海外分社与一线记者通过回访式采访参与者、见证者,实录他们在场的亲身经历和热切回忆,重温习近平主席出访的生动场景、感人细节,深入阐述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了中国发展成就和对全球和平与繁荣的贡献,有效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与认知。
创新叙事手法,以生活化视角展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和梦想
创新叙事呈现,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主席的海外足迹”系列报道3篇主要代表作,创新叙事视角、表达、逻辑,聚焦青年教育交流、大熊猫保护、中巴经济走廊等,以各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共情点,找到人类情感公约数。例如,《习近平主席比利时之行:增进感情 厚植友谊》采用文化、情感、味觉三重转译策略,用比利时天堂公园“唐代雕塑、苏州园林、景德镇瓷器”构建西方熟悉的东方符号链;用该园创始人兼院长埃里克董对中国文化的“着迷、遗憾、热爱”情感曲线替代政治化表述;以“豆腐乳、海蜇”突破中餐就是宫保鸡丁的刻板印象,打造了“文明共同体”认知框架叙事体系。
加强话语转化,彰显文风作风。讲故事只是把故事情节质朴地写出来,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不说任何抽象的道理,让读者自己去心领神会。让事实自己讲故事,将宏观数据转化为民生温度在地化表达,把宏大叙事落地为可感知的温情故事,娓娓道来,以心交心,这种材料的巧妙应用和安排,显示了作者的匠心。例如《民相亲关键在青年——记习主席重返塔科马之旅》,讲述美国塔科马市林肯中学校长、老师、学生三人,受邀到中国访学了解到的中华文化和百姓幸福生活,“收获远远超出了从书本上所能看到的”。他们由衷赞美习近平主席邀请100名林肯中学师生到中国访学是“永生难忘的礼物”,是“改变他们人生的一次旅行”,让世界通过“他者之眼”看见真实立体的中国。将政治话语转为生活话语、情感话语、道德话语的复合表述,凝练生动、巧喻理至、有声有色。
加强学习与总结,通过践行“四力”将国际传播落细、落实
学思贯通,知行合一。优秀新闻的硬核内容需要清晰的理论框架和价值观引领,需要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具体成果支撑,才能形成完整、有力、令人信服的叙事链条,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我们要强化学习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学理化阐释、国际化表达,把习近平外交思想精心打磨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将其核心理念融入“一带一路”故事和实践案例中,有力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天下情怀和魅力风范,凸显中国方案的独特价值和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内容为王、精品为要。优秀新闻的显著特点是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视角观察大发展、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小人物展现大情怀。我们要聚焦全球关切,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强化议题设置与故事深度挖掘,用真实、鲜活的人物故事承载宏大叙事。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争夺已聚焦于“数字叙事”,中国日报官网、客户端作为直播核心阵地和内容沉淀平台,要持续从战略定位、内容策划、技术应用和用户互动等多个维度发力,打造《高端访谈》等若干品牌直播栏目和特色精品,促进中国文化沉浸式体验,形成全球吸引力。
强化素质,提升效能。好稿件无不以扎实采访为前提。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既是深谙传统文化的“耕耘者”,又是精通掌握国际表达的“传播者”。我们要把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好文风、好作风,贯穿在锤炼“四力”中,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厚植文化底蕴,洞察时代大势,寻找有意义的故事,多出对海外民众有感染力的传播产品,让用心用情写稿成为习惯,采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敲开目标受众的心灵之门。努力“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提炼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日报》的实践启示我们,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以思想与故事的融合为灵魂,以精品内容为基石,以“借嘴说话”之巧力,以人才锻造为根基,孜孜不倦、循道而行,方能擘画传播新图景。
(作者单位:中国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