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特辑《弘扬抗战精神 奋进复兴征程》

用理论文章阐释光辉伟力

作者:本报记者 汤广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09

  我们希望用四个“看到”进一步阐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的突出贡献。

  ——周磊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举办当天,《湖北日报》推出《弘扬抗战精神 奋进复兴征程》理论特辑,用4个整版的篇幅讲述四个“看到”,即《看到伟大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看到民族精神的生长——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看到二战史观的根本——捍卫历史正义才能守护世界和平发展》《看到时代前进的方向——为“人类向何处去”贡献中国方略》,进一步阐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的突出贡献。截至9月5日,该内容仅在湖北日报客户端上就收获了超3万的浏览量。

  “‘大题大做、重题重做’是《湖北日报》一贯倡导的重要原则。这组理论特辑我们部门6人前后共花费3个月的时间精心打磨,仅样报审读校对这一项,近2万字的内容就经历了6轮逐字逐句的校勘,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理论版主编周磊介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2025年主题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6月初,《湖北日报》就开始统筹策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论宣传报道。评论理论中心作为主责部门,经多轮讨论,明确了特辑的框架为聚焦四个“看到”。

  “在党报理论宣传工作中,这样的任务挑战大、难度高。”周磊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解释说,“大”就大在采访者要做好功课、下足功夫,不然就会陷入“开不了口”“对不了话”的被动;“难”就难在怎样找准学界对此研究颇深又熟悉媒体话语体系的受访者。

  在特辑制作期间,周磊和同事们购买书籍、检索史料,消化吸收了近百万字相关材料;在寻找专家的过程中,发挥“钻天打洞”的精神、运用“按图索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期刊等咨询平台阅读了大量专家的稿件,以此确定撰文的名家。

  在最后呈现的特辑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宇文利深刻论述抗战精神“不仅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鲜活历史剧,而且是一部具有重大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精神教科书”;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胡德坤从日方档案的视角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许海云解答了何为错误二战史观并以事实为基作出有力批驳;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燚则解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

  “一组理论特辑做得怎么样,我们经常会拿信息增量、知识增量、价值增量三把标尺去衡量,占其一则可,占其二则优,占其三则胜。”在周磊看来,这组特辑的4个整版构成了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统一体,每篇文章都具有较大的“增量”。

  周磊表示,评论理论中心还通过“海报+超链接”的形式,将理论文章进行可视化改造。其中,海报提取了长城、军号、书本、航船4个意象,用鲜明的视觉语言,并配以金句摘录,方便广大网友转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