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
致敬抗战烽火中的科技先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0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全民族抗战中,广大中国科技工作者以科学为武器,与全国军民一道,同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不仅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也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薪火相传。在此庄严时刻,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知了”品牌推出《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以科技出版之力致敬烽火中的科技先驱,传承精神火炬。
本书通过独特的视角,勾勒出战时科学家的群体形象,展现出他们在民族存亡之际的爱国精神与学术坚守,同时也折射出科学事业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宏大主题。《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一书的出版,既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科学精神的有力弘扬。
鉴往知来 主题出版的主动作为
《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清晰勾勒了抗战时期中国科学事业曲折发展的轨迹,深刻揭示了科学在战时环境中面临的挑战。本书不仅使我们得以窥见科学抗战这条“无形战线”的真实图景,更让我们深切体悟到科学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本书作者王公系清华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史研究,在抗战科技史研究领域成果颇丰。王公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中倾情书写了中国科学家在烽火岁月中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突出展现中国科学家以科技抵御外侮、支援抗战的壮举。
截至2024年底,学界关于抗战时期科技史的研究论文较少,尚无综合性专著问世,既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学科史、机构史或人物个案,缺乏宏观把握与整体审视。《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突破传统抗战史研究的政治、军事视角,聚焦科学与知识分子的独特贡献,整合国内外罕见档案,如李约瑟战时考察资料、中美英战时科技交流档案、大后方科研机构档案资料等,揭示了科学与科学家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本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外抗战科技史的研究空白,为抗战科技史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更以真实故事展现了科学家胸怀家国、矢志创新的精神丰碑。
本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被列入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阅见中国——全国图书精品展”展出,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关注,激发了公众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热情。
本书真实记录了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家在极端艰难条件下以科技保障国计民生,并且在战火中坚持人才培养、持续推动科研与学术交流的坚守与传承,展现了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与不屈精神,为当代读者提供了深刻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引领。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当下,这种精神历久弥新、催人奋进,而本书的价值传播与主题引领,也正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坚守初心、弘扬主旋律的生动诠释。
匠心铸魂 编辑出版的精诚协作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知了”品牌秉承“格物以为学,伦类通达谓之真知”的出版理念,致力于打造极具科学人文气质、内外俱美的品质读物。《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是“知了”品牌“知史丛书”的最新产品,延续了“知了”品牌注重独特性、学术性与传播性的产品线特色,再次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兼具思想深度和阅读魅力的优质出版物。
本书的出版,凝聚了作者与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知了”编辑部的编辑与作者王公密切配合,反复打磨内容,以“背景、战火、奋起、坚持、胜利”五部分铺展叙事,结构清晰、层层递进,既宏观呈现抗战时期科学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又通过大量一手史料与人物故事,细腻勾勒出科学家群体在烽火岁月中的精神风貌与卓越贡献。
本书的封面设计历经多轮构思与打磨,最终确定以深蓝色作为主基调,象征理性、智慧与文明的持久力量。封面中央以橘黄色勾勒出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代表了抗战时期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封面整体构图沉稳而富有张力,蓝色底纹如历史长河般沉静深厚,橘黄光影如烽火般跃动炽烈,形成冷与暖、静与动的强烈对比,视觉上传递出战争年代科学工作者以知识为武器、以理性为灯塔的精神风貌。书名“奋起”二字呈现出坚韧质感,在深蓝背景的映衬下,如同破晓时分划破夜空的曙光,彰显出抗战时期科学家们如铁如金的信念与担当。
多维传播 图书营销的创新实践
《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于2025年7月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上市后迅速登上当当网科技史新书榜第一名,受到市场与读者的广泛关注。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运用微音频、短视频、系列推文、主题直播等多元形式,在7—9月持续进行内容的多媒介呈现与多渠道传播,同时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开展《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阅读分享活动,积极筹备线下主题展览,推动内容传播从平面走向立体,进一步拓展了图书的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功能。通过多媒介联动、多场景覆盖的传播策略,本书在短期内触达了较为广泛的读者群体,尤其激发了年轻一代对抗战时期科技史的关注与研究兴趣。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家所展现的自主创新、坚韧奋进的精神,依然是激励我们勇攀科技高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动力。历史提醒我们,唯有不忘来路、奋起创新,方能真正把握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的出版,不仅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的庄严致敬,更是对中国科学家在民族存亡关头所展现出的精神力量与历史贡献的一次深刻梳理。
它让我们铭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科学家以笔为剑、以科学为盾,在艰难困苦中保存学术命脉、服务抗战需求,他们的奋斗与智慧不仅铸就了历史的丰碑,更为我们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精神遗产,激励广大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继续传递科学报国、追求真理的精神火种。
(作者系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知了”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