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规模10年增长4倍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08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数字出版国际合作论坛近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论坛围绕数字出版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论坛明确提出,中国数字出版正迎来走出去的历史性机遇。与会嘉宾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出版转型、网络文学出海、国际版权合作等核心议题,展现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传播体系。

  人工智能成为数字出版国际化关键力量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业的变革性作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认为,各出版单位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创新力度,努力做到在战略规划上有布局、在资金上有投入、在实践过程中有措施。“目前,国内出版业对AIGC技术普遍持有‘愿尝试,求落地’的态度,但从认知到应用仍存在明显落差,需要加快部署进程。”

  AI技术也正在推动有声阅读向交互化、社交化、场景化方向发展。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发布的《2024年中国有声阅读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营收规模达123.70亿元,用户规模约6.06亿,占数字阅读用户的90.45%。他表示,目前,AI技术已经在内容创作、声音呈现、录制剪辑、质量把控、终端播放等产业链不同环节落地应用。技术力量正在推动产业链的内容生产与发展范式持续升级,同时其带来内容同质化、演播人员就业及版权问题等挑战。

  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分享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重要国家。过去20年,中国AI论文发表总量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而且全球73.9%的生成式AI专利都来自中国,显示我国在该领域的数量与质量均居国际前列。张玉国认为,这为中外出版合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出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同方知网数据要素与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谢磊提出要建立“AI初步翻译+人机协同审校”机制,并介绍了AI助力学术出版国际合作的实践。腾云出版平台已服务超3000家期刊社,该平台已推出英文版本,为国内外英文期刊提供从投稿、审稿、编辑到出版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务。CNKI写作投稿平台汇聚海内外期刊资源,持续促进优质学术内容的全球生产与传播。

  网络文学成为中国文化出海新通道

  网络文学作为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先行者,成效显著。据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晨介绍,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达48.15亿元,同比增长10.68%,出海作品总量约75.09万部,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超3.5亿。

  阅文旗下起点国际平台开放原创功能后,已吸引50万名海外作家,创作约77万部作品,形成15个大门类、100多个细分类别的内容矩阵。《全职高手》《诡秘之主》等IP通过“全球共读、全球共创、全球开发”的模式成功输出,实现从“内容输出”到“模式共享”的转变。

  泰国红山出版社副总经理俞春华分享了与中国网络文学平台合作的经验。公司不仅出版纸质书,还拓展电子书、有声书以及影视衍生业务,积极与爱奇艺、恒星引力等影视文化公司合作,顺应多元业态发展。

  点众科技市场与公共关系中心总经理王燕介绍了“数据驱动+人工精翻”模式推动网络文学和微短剧协同出海的实践。目前公司年营收达3亿—4亿元,已上线1000多部作品,拥有2.5亿注册用户。通过AI分析用户偏好,实现内容精准推荐。她还提到,中短篇网络文学内容在海外日益受欢迎,为传统出版单位提供了新思路。

  构建数字出版国际合作新生态成为行业共识

  2024年,我国数字阅读出海作品规模80.84万部,同比增长6.03%;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达48.15亿元,同比增长10.68%;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

  孙寿山表示,这些成绩表明,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国际化已取得显著成效,正在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表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已达1.7万亿元,10年增长接近4倍,产业正在从国内走向国际、单一走向多元,其包容性、全媒体性以及强传播性成为中外出版界关注焦点。

  与此同时,专业出版与学术交流的国际合作持续深入。在继续推进图书版权合作等传统领域工作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期刊的合作,为科研界提供优质的出版服务,充分体现出版社的价值。例如爱思唯尔与科学出版社合资的科技期刊出版服务公司——科爱公司已合作出版229种期刊,其中23种影响因子世界排名前五,4种排名第一,彰显出中外学术出版合作的广阔空间。

  张玉国建议,数字出版国际合作应重视人才交流,统筹安全与开放,继续推进图书版权合作,尤其加强期刊合作,为全球科研界提供优质服务。

  法国达高集团首席执行官朱里安·帕佩里耶分享了传统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的经验,通过内容数字化、IP多形态开发、跨国协作与反盗版合作,实现全面转型。他强调,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组织架构、思维方式与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升级。

  俞春华分享了泰国市场对中国出版物的需求特点。该公司10多年来已出版超过1000本中国网络文学和当代文学作品,发现图文并茂、老少皆宜的百科类图书在泰国市场潜力巨大,并强调了加强本土化合作、多媒体融合推广的重要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彭冬林认为,传统出版社应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流程再造、数字营销与数据驱动,积极拥抱AIGC技术,提升国际服务能力。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中心主编赵大新介绍,中图公司依托数字技术创新产品形态、升级采选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纸电出版物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与短视频推广等方式,持续提升中国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

  论坛嘉宾一致认为,数字出版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出版单位应主动融入全球传播体系,以技术赋能内容,以合作共促发展,共同构建数字时代国际出版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