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真相未明时的“网络审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28
在当前的网络舆论场上,信息传播具有一些特点。首先,人们在网上获取到的,常常只是一些信息碎片,而非事件的全过程。这些碎片,往往会放大愤怒或同情的情绪。同时,网络的即时性会让很多人习惯于第一时间站队,生怕错过参与事件的讨论。在这些要素的叠加之下,网民自行发起的“舆论审判”,很容易沦为“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甚至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
事实并不会因为讨论声量的增加自动明朗。越是在众声喧哗的情境下,越需要保持必要的克制。网民不妨多想一想:当我们急于在评论区里“声讨”某一方时,是否已经掌握了完整的信息?当我们因为一段视频便下定论时,是否考虑过镜头背后可能存在的剪辑?当我们参与转发和评论时,是否可能在无意中成为网络暴力的一部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8月22日《中国青年报》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