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做好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科技类选题的思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28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作为一个全领域的五年发展规划,涵盖了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目标和措施,其核心要求可以解读为面向“三新”,即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出新的现实问题,形成新的可行解法。作为科技类出版社,如何从“十四五”选题入选的科技类选题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是“十五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申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勤做“审题”,扎实领悟文件要求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上,国家对出版行业的总要求、总部署,即是每一个出版工作单位需要审好的“题干”,只有做好“审题”工作,才能精准定位自身在出版使命中的“经纬”。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类选题的孵化思路主要聚焦三个板块开展。一是反映科学研究前沿、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出版精品,理解好“立足于国内,领先于国际”的并列关系;二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出版精品,满足“重大科技攻关需要”,注重领域性和战略需求性的兼顾,例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即是本阶段的主要选题框架;三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此板块与少儿读物、主题出版、人文社科等均有交叉,往往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选题特点,其关键是在科研和内容、人物上的有机结合,搭建集价值性、可读性、普及性于一体的产品生态。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报送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和执行情况的通知》中的“加法”和“增量”要求,要明确“在什么上做加法”的问题,即根本要求是什么的问题。《通知》中总体要求的几个用词是准确而明晰的,分别是“贯彻”“承担”和“把握”,这三个用词后所承接的内容,分别指明了相关选题工作“立足点”“发力点”和“验收点”是什么的问题。一个成熟的重大选题就应该充分注重这“三点”的整体性,而不是偏向性的甚至是取舍性的去解读。例如,在考量一个前沿科技选题的同时,还需要考量当下这一选题是否能充分辐射出“主流价值”,是否能准确反映出“民族意志”,以及这种反映是“饱满的”还是“片面的”等一系列问题,避免陷入“前沿的”就是“主流的”,“尖端的”就是“民族复兴”的盲目中。就科技类板块而言,“十四五”增补内容便指向性补充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个方面。这也就说明,科技类出版社在做增补选题储备的工作中对此类新词汇、新表述的敏感性尤为重要。
巧做“命题”,精准体现选题价值
出版作为一个创造性转化的连贯过程,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申报工作的“第一问”便是考验作者与编辑团队的“命题”水平,即是否能够做到“内容核心要义的精炼表达”“领域板块的精准定位”以及“关键字词的合理运用”。毋庸置疑,在具体项目申报过程中,申报书质量、编写大纲撰写水准以及样稿的丰满程度及编排质量都是影响项目申报成功率的主要原因。
从全国“十四五”科技类选题入选情况来看,在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含增补),图书类项目2633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出版规划项目共计718项,占总项目数(9个板块)的27.27%,仅次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类项目。在718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项目中,排名靠前的类别分别为医药卫生(169项)、电子信息(62项)、农业科学(60项)、生物科学(57项)、天文和地球科学(55项)、环境科学(51项)、建筑科学(50项)等。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重点方向和政策的延续性、连续性,上述板块的配比依然将在一定范围内趋于稳定,生命健康、能源资源、农业和生态环境、高精尖前沿技术这几个大盘必然是科技类出版社需要在选题储备上下功夫的重镇。同时,选题策划时要注意用全局性、前沿性、原创性的角度来进行相关表达,目前,“中国”“国家”“中华”“全国”“全民”“自主”“创新”“前沿”“关键技术”成为入选选题名称的绝对高频词。
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十四五”规划选题入选情况来看,“十四五”期间,共申报项目26项(含增补),入选11项,入选率为42%。从选题方向上来看,生物生态类选题申报2项,入选1项,入选率50%;大农业类选题申报5项,入选3项,入选率60%;医学类选题申报9项,入选4项,入选率44%;科普类选题申报7项,入选2项,入选率29%;主题出版类申报1项,入选率100%。例如,《生物安全战略研究》高度契合了“面向生命健康的项目要求”;《仰望北斗》符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袁隆平全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等。这些入选项目客观反映了中长期出版规划项目的核心要求,是科技类出版社在后续选题储备工作中可以用来参考和借鉴的实用性经验。
善做“答题”,扎实开展选题工作
较之于“审题”和“命题”环节,“答题”更为考验一个出版社的“内功”,如何在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跻身和保持在“第一梯队”,靠的不是偶发出新的“灵光乍现”,而是要扎扎实实从选题申报的“认识论”“方法论”上下功夫,形成从“小题”到“大作”的答题思路。
突出品牌优势,优化选题思路。作为科技类出版社,围绕头部品牌建设需求来策划国家中长期出版规划选题是一条可行路径。头部品牌作为选题申报的一张“明信片”,立足于良好的市场认可度以及优质的内容生产资源,从中孵化的选题更具行业高水准的代表性。同时,国家基金的支持也能够为品牌书系的发展不断实现“跨界”“破圈”。在当前“有高原,缺高峰”的选题品类现状下,立足于自身品牌优势,在内容优质且市场表现成熟的书系中开发选题,在品牌与项目中寻求双向赋能已然成为科技类出版社在国家中长期出版规划申报工作中的重点路径。
提升科技温度,输出精神力量。作为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科技类选题,其职能使命不仅仅是对于“优、新、尖”的呈现,还包括对其中正向价值理念、科学家精神的提炼和宣扬。以湘科社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袁隆平全集》为例,历时3年打磨,通过袁隆平院士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教案、书信、科研日记等来呈现中国杂交水稻的求索与发展之路,在记录中国杂交水稻的成长与进步之途的同时,给科技发展上好暖色,给科学家形象还原底色。因此,在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科技类选题中,除了做好“尖端的”“前沿的”选题外,以科学家精神为底色铺开“价值叙事”的“红色画卷”,同样是一条意义重大的选题路径。
围绕优势资源,科学细分赛道。对于科技类出版社整体层面而言,不仅要对《规划》中的出版范围有清楚认识,还要对自身优势资源有清晰的定位和准确的把握,尽可能地将选题申报工作中的“靶面”铺开,避免相近选题造成“拥挤”;将“靶点”找准,避免由于选题质量水准不高、代表性不强而造成选题“画像”失真。湘科社针对《规划》中科学技术类出版精品范围所提及的人工智能、天空科技、深地深海以及科学家精神、科学知识普及等10个方面的关键词信息,结合社内科普、医卫、农业三大优势产品线,既实现了最大程度上对“靶面”的有效覆盖,又侧重主要产品线中的科普(高端科普、大众科普)、医卫(中医类)、农业(学术著作),系统性地孵化了包含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技、地球科学、航天科学、综合性图书在内的选题共计31种,其中有11种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含增补)。简言之,选题申报只有做好“知己知彼”的调研与分析,才能更好地“实现变频”“制造差速”。
(作者胡艳红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经理、总编辑,万礼洋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