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如何围绕重点宣传主题发挥作用

——以《中国禁毒报》为例

作者:张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22


核心阅读

  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护网络,形成预防、教育、干预和康复的全链条机制。其中,行业报作为专业媒体,更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出权威声音,科学普及防范药物滥用的知识。


  当前,受国际毒潮泛滥等因素影响,国内毒品滥用形势发生结构性变化,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问题突出,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刻不容缓。自2024年以来,《中国禁毒报》围绕国家“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这一重点宣传主题,全力配合中宣部、国家禁毒办等17个部门开展的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策划多个有影响力的重大选题,精准有力引导青少年远离药物滥用危险。


  守好校园阵地 扣好防毒“扣子”


  开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教育,行业报既有专业优势,又有媒体责任。抓住关键时机和校园主阵地开展相关宣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开学时机。开学季是青少年学生回到校园开启学习生活的时间节点,在开学季集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群体树立防毒理念、提高禁毒意识。抓住春季开学时机,《中国禁毒报》青少年版在2024年推出《@开学的你,请收好这份青少年防毒攻略!》,揭开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谎言与真相,提出6条防范小贴士,让青少年认清药物滥用危害,远离毒品,健康成长。相关内容在《中国禁毒报》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阅读量近万。在2025年推出《开学季,这些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知识点须牢记》,选取常见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知识点,向大家发出提醒和警示,并配合专家解读文章《多管齐下防范药品变毒品》,助力守护无毒青春,共建绿色无毒校园。抓住秋季开学时机,推出《上好禁毒第一课 启航无毒新学期》专题,将各地禁毒部门联合禁毒委成员单位走进校园,聚焦“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开展的特色开学“禁毒第一课”活动做集中展示,帮助青少年扣好新学期防毒的第一粒“扣子”。

  抓住重要节点。6月是全民禁毒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全民关注度高。《中国禁毒报》紧紧抓住这一重要节点,于今年6月13日推出《拉紧禁毒防线 守护少年的你》青少年版,选取河南、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全力做好“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并邀请基层禁毒工作者对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在6月27日,《中国禁毒报》推出系列重点策划,包括《青春何以解“瘾”》选题,追踪青少年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现象;《认清这些危险的成瘾性物质,对滥用说“不”》选题,系统梳理当前常见的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知识点,并就相关问题对专家进行访谈,通过解读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危害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探讨如何多维发力防范化解青少年涉毒风险;《合力擦亮禁毒利剑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选题,提出防范网络涉毒需要青少年、家庭、学校和政府部门多方联动;《共建共治共享:倾力守护“无毒”青春》选题,指出要统筹推进预防教育、禁吸戒毒、综合治理等工作,着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毒品治理格局。

  抓住交流传播。在2024年11月25日至29日,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6个国家的30余名青年大学生到访中国四川,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毒品预防教育青年访学活动。《中国禁毒报》派记者全程跟团,与来自各国的青年和官员面对面、深入交流互动,全面展示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的青春力量,让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的中国经验走进了国际传播领域。


  发挥专业优势 引领前沿报道


  《中国禁毒报》长期以来深耕专业版面,追求深度、专业、实用和可读性。通过引入业界专家学者资源,解读最新出现的毒品危害及涉毒法律后果,讨论禁毒前沿问题,在业内发挥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提前发出警示。当部分地区出现青少年滥用普瑞巴林等药物时,《中国禁毒报》及时推出识毒版报道《普瑞巴林,危险的药物成瘾》,分析这种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和滥用引发的成瘾性,提出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监管和治理。微信公众号3.2万的阅读数据显示,该报道作为预防药物滥用的前沿性报道,成为许多家长转发给孩子的链接。在多地警方接连发布《关于严禁吸食打火机气罐丁烷的警示信》后,《中国禁毒报》及时推出识毒版报道《打火机气丁烷:隐匿于日常的危险物质》,通过采访禁毒民警和药学、法学、医学领域专家,揭示滥用丁烷的危害,探寻遏制危险物质滥用的途径,微信公众号推送后阅读量近万。在传统毒品获取难度变大,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转向兽药行业,将部分兽用麻精药品作为毒品替代物进行贩卖、吸食时,《中国禁毒报》推出识毒版报道《兽用麻精药品:不可沾染的“上头平替”》,解读兽用麻精药品的滥用危害及遏制相关违法犯罪的法治体系,微信公众号推送后阅读量近万。

  全面揭示危害。在右美沙芬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后,《中国禁毒报》迅速推出识毒版报道《从镇咳“明星药”到被列管:为什么是右美沙芬?》,全面讲解右美沙芬的滥用危害,微信公众号推送后阅读量达1.2万。在今年7月1日尼秦类物质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后,《中国禁毒报》迅速推出识毒版报道《尼秦类物质被整类列管原因几何?》,全面梳理该类物质的案例、危害和列管原因,提出统一管控方能筑牢防线。此外,在依托咪酯列管前,《中国禁毒报》敏锐捕捉新的毒情形势,及时推出识毒版报道《依托咪酯:滥用危害不亚于毒品》,系统梳理了依托咪酯的滥用危害和相关违法犯罪法律后果,微信公众号推送后阅读量快速突破10万+。这些具有前沿性质的深度报道,起到了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预警作用,体现了《中国禁毒报》作为行业报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及时总结提炼 发出权威声音


  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护网络,形成预防、教育、干预和康复的全链条机制。其中,行业报作为专业媒体,更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出权威声音,科学普及防范药物滥用的知识。

  推出检索工具。在每年我国麻精药品目录发生增改后,其涉及的药品列管直接关系购药、用药场景,需要广大群众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中国禁毒报》微信公众号及时推出最新最全的麻精药品目录可检索版,成为互联网中权威的工具存在。该目录自2021年起推出,每年根据最新国家标准修改,迄今已连续推送5年。每年一经推出阅读量即迅速攀升,条均阅读量达2万—3万+。读者纷纷点赞留言表示,“总结得很及时”“这个版本真不错”。

  推广防治实践。总结推广药物滥用防治实践同样是禁毒专业媒体的责任,通过知识生产+传播创新,能够持续提升全社会防范药物滥用的意识和能力。例如,2024年3月,湖南省临湘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贩卖新型毒品依托咪酯案。全市150余名中学生代表旁听庭审。《中国禁毒报》就此推出深度报道《一次“特殊”的旁听》,许多同学告诉记者,通过旁听庭审,认识了毒品特别是依托咪酯的危害,以后要自觉防范药物滥用,做遵纪守法的青少年。同时,配合发出评论《禁毒法治教育要用好“旁听庭审”》,指出用好“旁听庭审”开展禁毒法治教育,须做到找准对象、找准靶子、找准时机,全面科学普及毒品特别是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危害知识。再如,推出报道《当禁毒遇到AI 可以擦出哪些火花》《科技赋能,让禁毒宣传“燃力”十足》,总结了各地利用机器人、无人机、AI技术让禁毒宣传“活”起来的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助力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

  面对“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这一重点宣传主题,《中国禁毒报》多维发力,从青少年版到识毒版,从报纸到微信公众号,通过全方位立体式话题传播,从青少年身边的案例出发,引导青少年远离药物滥用,使重点宣传主题既保持政治高度,又具备专业深度与实践温度,使“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