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书展聚焦书业新零售服务

作者:本报记者 徐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18

  读者购书不再强调零售的场所,而是更在意于零售的场景,通过可视、可听、可触、可感、可用等场景体验,实现所见即所得,这是2025羊城书展留给《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深刻印象。

  8月15日,2025羊城书展主会场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拉开帷幕,设立全市实体书店、“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等分会场的阅读市集与全民阅读活动同步与广大读者见面。书展聚焦“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品牌,以“在书城 阅山海”为主题,深度融合“阅(穗阅静好)、粤(粤韵华彩)、越(穿越古今)、乐(诗乐无边)、悦(悦享生活)、跃(跃创未来)”六大模式,通过持续在基层建设的公共阅读服务空间渠道体系,主会场、分会场、云会场形成合力,为读者提供“文旅宣商展”一体融合的书业新零售服务模式。

  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

  本届羊城书展由“书香羊城”广州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新闻出版局主办,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按照“1+3+1+N”办展思路,设置一个主会场、三类分会场、一个云会场。主会场沿用“超大型花城书房”设计理念,立体多维呈现以书为核心的“阅读+”文化生活体验场景和文化消费场景;分会场由三类组成,分别是全市实体书店、“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及荔湾大健康图书分会场;云会场利用“花城书房·数悦读”小程序推介本届羊城书展精品好书,提供主会场电子导览图,开通线上活动报名及读者互动专区,优化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体验和书业新零售服务。

  “我们作为出版内容产品的供给方,需要更加注重出版质量的严格把控、供应渠道的便捷高效以及全流程服务体验的改进提升,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市场需求,把质新质优的精品佳作高效地呈现给读者,并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潘伟志说。

  记者在主会场看到,设置的“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展示区,场景化打造绿美系列“花城书房”和农家书屋系列“花城书房”,图文展示海外“花城书房”、红棉悦读系列“花城书房”等多种形态花城书房建设成果,让读者深入了解“花城书房”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设置的“花城书房·数悦读”展区,读者通过“花城书房·数悦读”小程序查阅海量文化资料、收听专家对展品的深度解读。

  探索新零售服务模式

  广州购书中心、广州市新华书店各门店作为分会场,分别布置图书码堆展台,集中展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英文版与前四卷多语种版本。读者通过“花城书房·数悦读”小程序设置的“书城”窗口,即可跳转进入“新华广购云店”,选择订购图书的线下自提门店。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的曹晓军告诉记者:“新零售服务模式相对活泛,在小程序选购下单,可以直接去离家较近的海珠书店、纸厂书店提货,也可以选择送货到家。”

  本届羊城书展各参展实体书店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折扣、统一宣传、统一氛围的形式,落实文化惠民服务,并策划开展系列阅读活动,打造“家门口”的阅读嘉年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三类分会场尽管实体空间场景不同,但都在探索为读者提供书业新零售服务模式。如“阅、借、售一体”的书业新零售业态,拓展书业营销的增量市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而会员服务模式不再是单一的积分打折功能,而是与阅读资源、增值服务紧密匹配,实现阅读空间与读者的深度绑定,将任意消费转化为信任消费。

  在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店、北京路新华书店两处城市阅读地标,以智慧门店新零售服务模式,打造融文旅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创意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阅读盛会。古籍书店、岭南书店、集雅斋、儿童书店、科技书店则在消费侧与顾客之间建立深度联结,满足分众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新零售主要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泛零售,在这种形势下诞生了多元零售的新形态与新物种。”中山大学商学院教授郑晓莹认为,书业新零售服务模式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结合用户阅读习惯的大数据,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进行精准营销。

  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结

  记者在主会场现场看到,聚焦“数字出版,生活与未来”主题,以图书《半小时爱上广州》IP为核心,构建“文化+科技”沉浸式体验场景;联动科大讯飞、网易、书旗小说等企业,展示数字出版设备与电子竞技技术应用于阅读生活的科技场景;广汽集团着力构建立体阅读体验空间,以“可悦读的汽车立体书”为载体,展示“天·人·车·家”的未来生活图景;引入智慧报刊亭新型“花城书房”,展示阅读融入生活的场景。

  潘伟志表示,时代在技术革新的加持下加速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快数智化转型的步伐,通过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渠道,强化品牌形象、培育特色IP、提高品牌强度、做好品牌延伸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为老品牌的融合发展、跨界合作注入新活力,也为新品牌的快速孵化、传播推广提供新的路径,从而构建起集团融合出版业态、文化跨界业态的竞争优势。

  “以读者需求为主导,关注读者阅读体验。”郑晓莹表示,“人货场”是零售业态中永恒的概念,在对新零售“人货场”三要素进行重构分析的基础上,出版发行业应重视“三个转变”,即从被动消费向主动需求转变(人)、从有形商品向“产品+”转变(货)、从单一门店向全渠道转变(场)。

  “未来出版发行业的品牌建设,将更加需要与用户进行双向沟通、建立情感联结,在交融共生、价值共创的基础上,打造富有生机的品牌生态。”潘伟志说。